產業旺則鄉村興。
咋壯大特色產業?9月28日,商洛四屆市政協常委會召開第二十三次會議,組織政協常委、委員和專家緊扣“加快特色產業培育、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議題進行議政建言。
會前,市政協調研組赴甘肅、寧夏、湖北和寶雞、榆林等地進行考察學習,通過開展市內調研、召開座談會等征集建議,凝心聚力為助推商洛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勁加油。
問:特色是啥?
答:打造“4+N”產業集群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商洛素有“中國核桃之都、中國板栗之鄉”等美譽,區域特色農業優勢明顯。
“特”在哪?調研組認為,應立足商洛農業資源,關注社會市場需求,培育菌業、果業、藥業、畜牧業4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做強茶葉、烤煙、菊芋、蠶桑、西紅柿等N個特色產業集群,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優勢產業、富民產業。
在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洪亮看來,應大力發展以木耳、香菇為代表的菌業,以豬、雞為代表的畜禽業,做優產業基地、做精特色園區,管好“致富棚”、念好“畜禽經”,推進優勢產業由分散型向集群化發展,打牢農業強、農民富的堅實基礎。
市林業局副局長余振忠認為,商洛的紅仁核桃、板栗等林果產品,以及丹參、連翹、天麻等“十大商藥”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應護好“經濟林”、打好“商藥牌”,持續推進商洛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著力實現集群化發展、集約化管理。
“立足商洛資源稟賦,進一步挖掘特色優勢,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調研組成員、市委黨校副教授殷莉建議,應著力在“特”字上做文章,科學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堅持綠色化、集群化發展方向,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如何加快推進特色農業“4+N”產業集群發展?調研組建議,應按照“一個產業鏈條、一個牽頭領導、一個責任部門、一個鏈主企業、一個產業協會”的“五個一”工作機制,探索建立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研究所,全面落實“四級書記”包抓產業責任制,努力形成上下聯動、多方協同的工作格局。
問:如何培育?
答:拉長補齊特色產業鏈條
培育“4+N”產業集群,建強產業鏈至關重要。
“產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產業鏈的延伸尤為緊要。”殷莉建議,應緊盯特色農業各產業鏈,拓展功能、集聚要素、延伸鏈條,努力打造“種、養、加、銷” 一體化的全鏈產業。
就如何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市政協委員王應武建議,通過兼并重組、產權轉讓、增資擴股、合資合作等方式,穩定產業鏈中不同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推進集群成鏈,加快融合延鏈。
市政協委員于亞斌建議,深度挖掘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加快開發民宿康養、農耕體驗等旅居產品,抓好“后備箱經濟”,不斷拉長產業的價值鏈。
品牌是一種標記或圖案,包含圖騰文化、地方特色等元素。市政協委員劉康懿認為,應瞄準“4+N”產業集群,突出秦嶺地理生態名片、商洛地域文化特色,挖掘品牌內涵、制定產品標準,形成一個特色產業、一套生產標準、一個公用品牌。
調研組建議,應堅持系統化思路、運用集成化方法,可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基地帶農戶經營,也可“小規模(一家一戶)、大群體(村組、鎮)”發展,還可庭院四旁“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突破,不斷創新產業經營模式。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羅存成表示,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做強“4+N”產業集群,努力延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增值鏈,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
問:翅膀咋插?
答:齊力夯實產業興旺基礎
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為鄉村振興插上“特色”翅膀,需要各級各方面齊心協力推動。
調研組建議,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戰略合作,聯合成立鄉村振興研究院或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整合蘇陜協作、寧商協作、陜南循環發展等資金,提高各類資金的使用效益;挖掘核桃、中醫藥文化,建設富有秦嶺特色的核桃、中藥博物館;成立鄉村振興集團公司,助推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
作為洛南縣遠近聞名的“西紅柿大王”,宇航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平全程參加了調研。他建議,應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使實用技術培訓與技能競賽、實踐比武相促進,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等鄉土人才和新型農民。
劉康懿建議,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新型營銷模式,實現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經營與消費相配套,質量與追溯相印證,不斷健全特色農產品營銷服務保障體系。
市發改委孫瑛建議,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等政策工具,支持農擔公司開發擔保產品,鼓勵保險機構創新涉農業務,設立特色產業基金,加快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于亞斌建議,把特色農業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成效,納入縣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與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相銜接,科學實施考核評價,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市鄉村振興局局長王璟表示,將把產業興旺、生活富裕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政策導向,助推特色農業成為首位產業、富民產業,不斷夯實商洛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張先俊)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