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朱小明 記者 韓永國)秋日的青海,天高云淡、牛羊成群,天藍水碧、清爽宜人。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建設好渭河生態區,9月26日至30日,咸陽市政協主席汪文展帶領市政協常委會第一調研組赴青海省西寧市、玉樹藏族自治州,圍繞“加強河流綜合治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進行學習考察。西寧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陳紅兵,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南陽等陪同考察。市政協副主席王巧萍、劉濤,市政協秘書長劉宏焰,部分市政協委員,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和市政協有關委室負責人參加考察。
調研組先后深入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國慶水庫國家綜合治理示范點、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0個調研點,通過實地考察、現場咨詢、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詳細了解兩地在河流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工作情況。
西寧市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地處在湟水及三條支流的交匯處。近年來,西寧市以完善管理機制為抓手,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加強濕地保護恢復為關鍵,以提升濕地生態效益為重點,在湟水流域西寧城區段建設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按照建設“湟水清水入城、濕地生態文化和地域文化展示平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樂園”的目標,總投資額超20億元,建成了海湖濕地(146公頃)、寧湖濕地(85.5公頃)和北川濕地(173.5公頃)三大片區,濕地面積從241.41公頃增長為329公頃,濕地率從47.5%提高到64.67%。濕地公園的建設,保護和恢復了西寧市湟水河流域的濕地生態系統,也有效提升了西寧市的環境品質,促進了宜居城市的建設進程。
玉樹州地處三江源的核心區,具有“中華水塔”獨一無二的生態戰略地位。近年來,玉樹州全力推行河湖長制,形成了“黨政牽頭、部門協調、社會聯動、群眾參與”的群防群治的河湖保護責任體系,實現了全州1134條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108座湖泊、6座水庫的全覆蓋監管。建立了“三江源流域河湖長制聯席會議機制和聯防聯控機制”,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搭建跨區域河湖聯防聯控橋梁,構建跨界河湖聯防聯控機制,積極推動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控、河道采砂管理等工作深入開展,有效維護了河湖健康生態和良好秩序。
幾天來,調研組邊看邊思、邊看邊議,學習經驗找差距,聯系實際議措施,大家感慨萬分、收獲多多。調研組指出,西寧、咸陽兩市均依水而建,因水而興。湟水河是黃河在青海省內最大的一級支流,貫穿西寧城市中心,被譽為西寧的“母親河”。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在咸陽境內從武功縣流入,經興平市后穿秦都、渭城兩區而過,被譽為咸陽的“母親河”。
調研組認為,要認真學習借鑒、消化吸收西寧市和玉樹州在“加強河流綜合治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方面的先進經驗,尤其是西寧市在河道綜合治理、濱水綠道建設、水景觀改造、濕地海綿化改造、城市綠道系統建設方面的有效做法,緊密結合咸陽實際,充分發揮政協優勢,積極圍繞河道岸線治理、濕地生態修復、城市水景觀建設、管理體制優化等方面,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力爭提出有見地、可落地的意見建議,為建設美麗咸陽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考察期間,調研組還專程赴玉樹市隆寶鎮具有濃郁延安特色的原江南縣舊址——隆寶鎮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