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蔣維博
衣食住行,人生四大事。其中,尤以“住”最牽動人心。如何做好“住有所適,住有所安”是政協協商議政的焦點話題。
10月12日,在銅川市政協十四屆五十二次主席會議上,一份近7000字的《破解物業管理難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視察報告通過審議,隨后將提交市政府物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為助推全市物業管理工作提質增效貢獻政協智慧。
“報告凝聚著調研組的心血和智慧,連續幾年來,我們始終扭住小區物業管理難題不放,通過政協議政平臺開展調查研究,走遍了全市所有小區,弄清了問題癥結,找準了破解對策。”銅川市政協副主席王潤民說。
物業管理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民生工作,涉及千家萬戶,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銅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物業管理工作,市政協也將物業管理工作列入協商監督計劃并經市委批復同意,這已經是本屆政協任期內第三次關注物業管理工作。
記者了解到,圍繞改進提高物業管理工作,銅川市政協曾于2018年5月開展專題協商座談會,由市政協副主席田芳珍帶隊組織開展視察調研活動,通過調查研究和委員建言,為市政府推進工作提出一系列意見建議。去年市政協又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對口協商座談會,面對面探討全市物業管理改進辦法。今年,銅川市政協再次把物業管理問題作為年度協商監督議題,將破解物業管理難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載體,市縣區政協聯動開展視察調研活動,就進一步加強物業管理工作提出了許多好建議。
圍繞物業管理工作,銅川市政協主席劉印生多次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弄清問題癥結,找準破解難題的對策。要進一步掌握全市物業管理工作實際情況,找準物業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6月24日,銅川市政協專門召開座談會,市政協主席劉印生、市政府副市長宋桂合出席,市住建局通報了物業管理工作情況,市級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協負責同志、新區管委會分管領導對全市物業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議,街道辦、社區、物業企業代表,業委會和業主代表分別發表了意見。
7月13日,銅川市政協召開“破解物業管理難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專題協商會,委員們針對全市物業管理工作存在的體制機制、監督管理、物業服務等問題交流探討,與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協商座談。
此前,銅川市政協社法資環委組織政協委員分別對宜君縣、印臺區、王益區、耀州區物業管理工作進行視察調研,察看了新區領地未來城小區、陽光小區、鐵諾小區、裕豐園小區物業管理工作。
銅川市政協將三年來委員們的建言成果進行梳理匯總,形成《破解物業管理難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視察報告。報告認為,全市物業管理水平與人民群眾期盼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基層社會治理,事關文明城市創建,應重點解決好五大問題,做好六大措施。
這五大問題包括:體制機制方面。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屬地管理主體責任不明晰,小區社會治理效能發揮不夠高。物業管理方面。監管力量薄弱、人員編制不足,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政府相關部門職能作用發揮不到位。物業服務方面。從業人員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服務意識和職業素養有待提升,物業服務標準不明確、行為不規范、質量不達標。業主自治方面。業主委員會組建難,業主自治積極性不高,成立后的業主委員會運行難,組織協調難度大,業主維權主體缺失,權益保障難。老舊小區方面。市政基礎設施陳舊老化,普遍沒有維修資金或維修資金不足,籌集維修資金困難,舊改阻力大、推進慢。
六大措施具體為:黨建領導。建立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形成黨建引領、行業主管、基層主抓、共建共治共享的物業管理工作格局。重心下移。構建以區縣政府為主體、負總責的物業管理體制,推進物業管理重心下移,夯實屬地管理責任,避免出現“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現象。服務外包。支持引導物業企業實行服務外包專業化管理,將保安、保潔、綠化、工程維修等服務項目承包給具有資質的專業化公司,實現資源共享,減少非專業管理人員,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水平。定期開展物業服務業主滿意度測評,促使物業服務企業轉變服務理念、提高員工素質、改進服務質量,提升物業服務行業整體水平。業主自治。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制定《加強業委會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業委會建設措施和路徑,確定年度目標任務,著力解決組建率不高、發揮作用不好等問題。老舊小區。落實《銅川市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一體化推進城市更新及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行“1個改造小區+N個棄管小區”方法,力爭3年對80%以上的棄管小區進行改造。
銅川市政協委員楊瑩表示,加強物業管理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持續聚焦這一熱點難點問題,就是圍繞黨政中心任務,同唱一臺戲、同下一盤棋,真正使專門協商機構“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以高質量的履職“言值”體現“政協價值”。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