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通過自愿申請和組織審查,政協委員、韓城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兼眼科主任張健成為陜西省委組織部和人社廳委派的短期技術援藏隊的一員,與來自全省不同行業的22名援友一道來到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開始為期半年的援藏生涯。
為了到達普蘭可以迅速開展眼科診療業務,臨出發前,張健通過各種渠道,對普蘭縣的縣域概況、普蘭縣人民醫院以及眼科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多方了解。得知普蘭還未開設眼科診療,方圓300多公里亦無眼科醫生,鑒于此,他對在普蘭縣即將要開展的工作,進行了周密計劃,對所需器械和藥品,奉行“要借買”三部曲(能要的要,不能要的借,借不到的買),這為他到達普蘭第一時間開始常規眼科診療業務奠定了基礎。
普蘭縣上從來沒有過眼科醫生,眼病患者要得到正規診療必須要到360公里外的阿里地區醫院,所以積累了大量的眼科病人。初到普蘭,深知援藏時間十分有限,張健一邊努力克服環境帶來的身體不適,另一方面抓緊和時間賽跑,爭取在半年時間治療更多的眼疾病人。面對蜂擁而至的患者,張健每天都要延長義診時間,甚至延遲返程,得到了當地農牧民的肯定和稱贊,展示了新時期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病譜,是快速了解當地疾病種類的有效方式,也是快速提出當地高發疾病診療方案的重要依據。為了確保他離藏之后,眼科診療業務可以延續進行,通過對前期義診和門診接診過的患者進行統計后,他梳理出當地發病率最高的三種眼科疾病:高原性結膜炎、白內障和翼狀胬肉,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半年下來,張健在普蘭縣人民醫院共實施各類眼科手術47例,診治門診病人1100多人,收到敬獻的哈達12條、錦旗2面,無投訴、無醫療糾紛,并被評為普蘭縣“最美醫務工作者”。目前,普蘭縣眼科診療平臺基本搭建,眼科醫生亦能診療常見眼科疾病,達到了他的預期目標。
有人說,援藏不只需要情懷、需要行動,不只是榮譽,更多的是奉獻。對張健來說,援藏更是一次寶貴的人生課堂,它是洗滌心靈、提升覺悟的歷練。援藏不只是對西藏旖旎風光的向往,也不只是家國情懷的驅使,更是作為一名援藏干部發自內心的責任與使命。他說,如果組織需要,他還會主動請纓,用實際行動踐行“藏漢一家親”,做雪域高原眼疾群眾最明亮的“眼睛”。(趙明 實習記者 宋磊 記者 樊星)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