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張先俊
講述政協履職故事,凝聚昂揚奮進力量。11月30日,商洛召開全市政協新聞宣傳工作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全國政協、全省政協宣傳思想工作座談會要求,表彰優秀通訊員、交流工作經驗、安排報刊征訂工作,著力推進全市政協新聞宣傳工作邁上新臺階。
“推動政協工作向前發展是四屆市政協的履職目標,更是全市政協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任務。”商洛市政協副主席熊道宇在會上說,本屆市縣政協新聞宣傳工作向前發展的目標已實現,要向更高目標奮進,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高舉旗幟主動擔起使命任務
近年來,商洛市各級政協堅持高舉旗幟、引領導向,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推動中央大政方針和黨委決策部署在政協組織落地落實,有效發揮了政協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作用。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洛南縣政協舉辦了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翰墨寫初心·丹心頌黨恩”主題筆會和書畫展,組織了“不忘初心·薪火相傳”主題征文活動,編纂了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簡史》系列講稿,并組織宣講團巡回到鎮村宣講,打通了理論武裝“最后一公里”。
山陽縣政協深入推進“書香政協”建設,在利用“周五學習日”定期開展專題學習、堅持做到逢會必學的基礎上,開辦政協“大講堂”、讀書班,建立委員學習群,領導帶頭作輔導、專委會輪流辦講座,推進各界別委員在相互融合中促進學、在以人為鏡中對標學。
鎮安縣政協牢牢掌握政協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積極做好各類熱點問題的輿論引導工作,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確保政協各類意識形態陣地嚴管可控、安全可靠。
“擔起政協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就是要多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多用先進文化鼓舞士氣,多用中國夢的理想凝聚力量,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理念,不斷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熊道宇說。
深度融合打造政協輿論陣地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創新政協新聞宣傳的手段載體,著力打造“網、刊、端、微”等立體化宣傳矩陣,推進實現多媒體聚焦、多角度互動,促進傳統宣傳陣地向融合矩陣轉變。
商州區政協堅持以傳播各界好聲音、講好政協故事、展現委員形象為目標,注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融合,全方位、深層次反映履職工作,形成了政協宣傳工作電視中有影像、網絡上有圖像、報紙上有消息、網站上有文章的多元格局。
作為政協宣傳發行工作的先進單位,商南縣政協堅持政協宣傳工作政治性、統戰性、時代性和準確性的基本要求,一手抓《各界導報》、政協網站等傳統媒體宣傳,一手抓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宣傳,初步構建起多維度宣傳矩陣。
丹鳳縣政協依托陜西政協、各界商洛、丹鳳宣傳等媒體陣地,圍繞政協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疫情防控、項目建設、營商環境優化等履職活動,多角度開展新聞宣傳,使政協各類履職活動市內有報道、省內有聲音。
記錄政協履職身影,宣傳委員履職成效。柞水縣政協注重“文字+圖像+視頻”的多樣宣傳形式,突出“報刊+電視+網絡”的立體宣傳架構,及時在柞水政協微信公眾號和柞水政協網站推送工作動態,努力使政協新聞宣傳更加豐富多彩。
與會同志表示,只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進政協媒體的融合發展,才能打造新時代加強思想引領、凝聚傳播共識的新型媒體矩陣,才能使政協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確保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充盈。
凝心聚力推動宣傳守正創新
“我們將堅持一體部署、一體策劃、多頭采編、全媒傳播的理念,讓政協新聞在新媒體中視頻、音頻、圖片、文字樣樣俱全,做到大屏小屏全面開花。”商洛廣播電視臺總編輯楊建平說。
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也是新聞宣傳的對象。商洛日報社將注重對政協委員履職和典型事跡的報道,通過開設委員風采、委員之聲等欄目,展現委員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
積極踐行“四力”,講好政協故事。商洛新聞網將組織記者深入委員調研、視察、協商等活動,推進委員與網民的互動交流,挖掘深層次新聞報道素材,著力擴大網絡宣傳影響。
“自從業以來,我參與政協新聞報道已9年。”商洛日報社記者余婷表示,自己將持續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使采寫的每篇新聞稿件既生動鮮活有高度,又客觀準確接地氣,讓更多人從報道中感知政協溫度、從文字間體悟政協情懷。
就政協報刊征訂工作,大家表示,在繼續保持征訂范圍、征訂方式、征訂份數等政策的基礎上,全面完成2022年度政協“兩報兩刊”的訂閱。
與會人員表示,要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定期交任務、壓擔子,時常聽匯報、解難題。要把政協宣傳工作納入黨委宣傳思想工作的大格局,通盤謀劃、精心指導。要牢記職責使命,講述好生動精彩的政協實踐,書寫好凝心聚力的政協故事,不斷推進商洛政協新聞宣傳工作再向前。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