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榆林市政協秘書長組織政協委員和研究室工作人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就社區疫情常態化防控能力赴榆陽區崇文路街道辦事處學院社區進行專項視察。
“我們(崇文路街道辦)片區共有7個社區,64個網格,居民57125人,為了強化疫情防控,片區共設立了片長7人、社區長7人、網格長64人、網格員64人、樓棟長181人、樓層長562人、巷道長520人、院落長2765人,共啟用末端網格員4170人。”在學院社區,崇文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閆冰雁就轄區內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作了詳細介紹。
據了解,該辦事處所轄社區根據居民居住區域類型分三種治理模式,在樓房小區:建立片長-社區長-網格長-樓棟長-樓層長(負責本樓2-3層、5-6住戶)負責制;在平房片區:建立片長-社區長-網格長-巷道長-院落長(負責本院里的所有住戶)負責制;在商區:建立片長-社區長-網格長-監長-門店長(監長由市場監督所執法工作人員擔任,門店長負責管理10戶門店)負責制。形成片長指揮,社區主抓,網格長負責,樓棟長、巷道長、監長聯絡,樓層長、院落長、門店長包戶的“五級五長”機制。
所謂“六員服務”,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五長”作為政策宣傳員、民意反饋員、安全隱患排查員、矛盾調解員、文明創建員、群眾服務員。
參與視察的政協委員聽了介紹后,都表示辦事處的做法讓人耳目一新,可以說在社區防疫這個層面已經建立了一張系統化的疫情防控網絡,能夠從最細微的社會管理階層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委員們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全市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社區治理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并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許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市政協委員、榆林市政協研究室主任指出,一旦出現疫情,多數會設置封控區,要求市民居家隔離,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社區就要做好轄區居民的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他建議社區提前就疫情出現后可能存在的民生保障問題與相關政府部門對接,建立應急預案,確保居民在長時間的居家隔離期間不會出現斷糧斷菜的現象。
市政協委員、榆林市第一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康偉認為,社區目前建立的疫情防控網絡已經很全面,她建議在日后的工作中社區可以與轄區居住的醫務工作者建立長效聯系機制,一旦發現疫情,在保障醫務工作者本單位正常工作之外,可以協調他們參與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來,也可以讓這些醫務工作者在危重病人出現突發情況時,能夠第一時間提供專業的醫療救助建議。
柴自軍在參加座談時表示,當前疫情形勢嚴峻,社區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策略,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切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充分認識到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社區的重要性;要通過加強宣傳,動員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中,讓小社區發揮大作用,守護好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崇文路街道辦創新工作舉措,推出“五級五長·六員服務”社區末端精細化治理模式,整合了轄區資源,動員基層黨員、社區自治組織等力量,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使轄區核酸檢測、居家健康監測管理等疫情防控措施更加有序、科學、精準,逐步形成人人有責、全民行動、保障有力的疫情防控體系,打通了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