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樊星 實習記者 韓璋
“大家不用擔心,行業里有這樣一個說法,‘滿樹花半樹果,半樹花滿樹果’。目前花量多少并不等同于坐果多少,大家按我說的辦法管理,今年咱中國蘋果第一鄉的果子會更脆甜。”4月20日,在渭南市白水縣堯禾鎮新武村蘋果園,白水縣高級農藝師王小軍在現場指導時的一席話,讓“聽課”的果農增添了底氣。現場指導中,果農們圍住農技專家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
白水縣被譽為中國蘋果第一鄉。新武村是王小軍這次隨白水縣政協調研組開展義務“巡診”活動所到村之一。
這次針對果業發展的“巡診”,源于一次白水縣政協走訪調研獲得的信息。
4月7日,白水縣政協主席楊進宏在堯禾鎮支肥、新武等村檢查農業生產、防疫防火工作時,聽新武村黨支部書記孫鋒說到村里百余畝果園葉茂花稀,較往年有很大的不同,果農擔心影響后期果業收成,當即意識到這不是小事。
面對果農的“急難愁盼”,白水縣政協立即開展幫扶行動。
“農時不等人,絕不能讓縣上支柱產業受損失。”白水縣政協當即安排辦公室工作人員,迅速開展摸底統計,要求全縣各鄉鎮街道辦統計果樹花量減少等情況,在一天內形成書面情況報告。
隨后,在統計數據基礎上,白水縣政協立即成立調研組,由副主席劉李軍帶隊,帶領農業界政協委員和果業專家深入各鎮村,開展果情專項“巡診”。
經過一周實地察看,農技專家發現,今年蘋果花芽和花量減少呈現兩個特點:一是具有地域普遍性,蘋果花量不足雖分布不均各鄉鎮果園都有,整體花量較去年偏少,部分地區花量減少三分之一,尤其是老樹更為明顯。二是品種帶來差異性,早熟類嘎啦、富士等蘋果開花情況較好,晚熟類紅富士花量減少最為明顯,個別瑞雪品種花量減少比較顯著。
根據實地調查結果,白水縣政協委員、園藝站站長劉磊分析認為,蘋果花芽和花量之所以減少,主要原因是去年前半年持續干旱,加之秋季雨水較多,蘋果樹落葉早,光合作用不足,同時追肥較少,樹體營養積累不夠,花芽分化不好,以及果農后期管理沒有跟上,導致出現花量減少及受損情況。
“種植蘋果就是‘種植’市場。”針對“巡診”發現的實際情況,王小軍建議果農,當前最緊要的是要采取保花措施,創造良好授粉條件,同時要科學合理施肥,適當采取控水和加強病蟲害防治措施,防止早期落葉現象發生。
經過專家、委員集體會商,白水縣政協要求各村鎮參與“巡診”人員,要積極消除果農恐慌心理,指導果園加強精細化管理,給果樹添養分,提高坐果率,并指派委員做細督促進展工作。同時,建議農業部門強化指導培訓,向果農及時傳授應對方法,切實保障果農實現穩產增收。
讓調研更接地氣,是白水縣政協開展此次“巡診”活動的探索之舉。
“今后,白水縣政協將針對果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積極謀良方想對策,發揮政協力量,為果業可持續發展支招,助力我縣蘋果產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楊進宏說。
記者了解到,近期,白水縣通過“白水園藝”“白水發布”等平臺已刊載果樹管理指南9期,發放加強果樹管理宣傳冊3000余份,舉辦果園管理培訓會11場次,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幫助果農化解“燃眉事”。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