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鎮安縣第十屆委員會以來,把堅持黨的領導貫穿政協工作全過程,緊扣一條主線、建好兩個平臺、實施三大行動、建設四個政協,深入開展“同心向黨·紅映栗鄉”黨建主題實踐活動,在助力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彰顯政協新作為,實現了十屆政協良好開局。
緊扣一條主線。堅持黨建領航主線,結合政協工作實際,打造“同心向黨·紅映栗鄉”具有政協特色的黨建品牌,以黨建引領促進各項工作提質增效。建立健全政協系統黨組織,建強政協機關黨支部、專委會黨支部和鎮辦政協學習組黨小組,將全縣66名黨員委員納入專委會黨支部管理,實現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的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工作的全覆蓋。堅持理論學習第一議題制度,確定政協學習日,組建機關學習班,成立界別委員學習組,建立委員學習群。今年以來,依托縣委黨校舉辦同心大講堂3次,政協機關集體學習15次,政協各專委會黨支部學習11場(次),形成全面覆蓋、系統互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格局。
搭建兩個平臺。依托鎮安經濟協作聯誼會、鎮安各界愛心濟困協會兩個平臺,充分發揮聯誼會交流聯誼的橋梁作用、服務社會的窗口作用和各界愛心濟困協會的愛心傳遞作用,服務中心大局。去年,縣政協指導成立了鎮安縣各界愛心濟困協會、西安市鎮安商會,并以兩個平臺為依托和紐帶,募集愛心濟困資金320萬元,為鎮安8.20洪災捐款捐物1400余萬元,捐資40萬元資助100名困難學生。同時鎮安縣愛心濟困協會工作得到省愛心濟困協會的大力支持,在鎮安成功召開了全省愛心濟困協會產業發展現場會,支持鎮安盛華茶業公司發展茶園300畝,帶聯67戶群眾增收致富。今年,縣政協計劃依托兩個協會平臺,走訪慰問困難群眾100戶,資助困難學生100名,在服務中心大局中彰顯政協擔當。
實施三大行動。充分發揮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焦“一廳四地”,實施“三大行動”,為建設生態康養文明幸福鎮安貢獻力量。實施“引企入鎮·委員行動”,持續深化“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鼓勵政協委員和各界創業成功人士回鄉興業,支持家鄉建設,2022年,鎮安縣召開招商引資暨首屆鄉黨回鄉發展大會,簽約項目100個,合同引資183.37億元,委員引企入鎮取得了良好成效。實施“鄉村振興·委員行動”,深入開展“雙走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采取“入戶訪”、“大家談”、“回村看”、“集體評”、“亮成果”、“話未來”多種形式,在政協機關包抓的廟溝鎮雙喜村召開群眾大會11場(次),走訪慰問基層黨員、困難群眾200余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1個,以“小切口”解決了“大民生”。實施“平安創建·委員行動”,建立委員建言獻策服務中心、政協委員工作室、鎮(辦)政協聯絡組、村(社區)協商議事室,搭建基層協商民主平臺,同時把協商民主融入“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機制之中,將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緊扣打造“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先行地”目標,開展一次平安鎮安調研視察、一次平安鎮安志愿服務、講述一堂平安鎮安法治教育課、召開一次助力平安建設現場推進會等“十個一”活動,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彰顯政協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和作用。鎮安縣榮獲2021年全省平安縣,縣綜治中心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集體,縣政協機關包抓的廟溝鎮雙喜村被評為全省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奏響了委員助力平安建設的最強音。
建設四個政協。以治庸提能、治拖提效、治粗提標、治浮提神“四治四提”作風建設為主題,以能力水平、干事效率、質量標準、工作業績“四個爭一流”為目標,著力推進書香政協、有為政協、活力政協、務實政協“四個政協”建設。組織委員開展文史座談、文藝創作、文化采風、名作品讀會等活動,啟動《鎮安家譜文化集萃》文史資料征編、高峰鎮“磨里問天”畫家村建設,舉辦政協機關公務禮儀等專題培訓5次,建立政協機關、專委會交流群6個,宣傳推介社會各界先進人物、優秀成果、先進文化等新聞稿件52篇,營造了書香政協建設的濃厚氛圍。開展推出十件優秀調研成果、督辦十件有影響的提案、建設十個標準化委員工作室、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等“五個十”活動,指導廟溝鎮舉行2022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一季度集中開工項目8個、總投資9.1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億元,凝聚共謀發展合力。今年以來,縣政協開展“同心向黨.紅映栗鄉”主題實踐暨市縣政協委員民族鄉村行、“基層看發展.共建促振興”主題黨日暨鎮辦政協聯絡組跨鎮交流等十余項活動,開展“雙走進”暨送政策、送科技、送健康、送溫暖活動,縣政協班子成員和政協常委帶頭做到會議在一線召開,任務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進,以激發活力、務實作風確保各項工作爭先進、創一流、走在前。(記者 王斌 通訊員 李成)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