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適應新要求做大做強首位產業,如何促進工業集中區轉型升級,如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6月23日至24日,商洛市政協召開五屆二次常委會議,緊扣“做大做強首位產業、推動工業集中區轉型升級”議題進行專題協商。
“會前,市政協組織各相關部門人員和政協常委,深入開展調研,認真撰寫報告,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各縣區政協圍繞工業集中區和縣域經濟首位產業開展自主調研。這次常委會,市政協聚焦首位產業發展開展專題協商議政,希望委員們努力為做大做強首位產業、推動工業集中區轉型升級,推進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商洛市政協主席王寧崗說。
這一專題選到了商洛市委、市政府的心坎上。市政府副市長劉偉表示:“首位產業、特色集群培育是商洛轉型之基、發展之要,只有通過做大做強首位產業來增強經濟實力,不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推動發展、解決問題。”
商洛市工業集中區
首位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隨著商洛市委、市政府出臺實施《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二十條措施》《優化產業布局培育首位產業推動工業集中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明確各縣區工業集中區首位產業,全市工業集中區首位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洛南縣域工業集中區是2009年經省政府批準的首批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已成為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商洛市政協委員 李江峰
商洛市政協委員、洛南縣政協主席李江峰建議,應明晰發展定位抓規劃,始終堅持走園區化、集群化、產業化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聚焦產業抓鏈條,突出品牌效益抓特色,以創建省級經開區為抓手,以“開放創新、集約高效、綠色生態”為導向,著力搭平臺、引項目、興產業、育集群,做大做強首位產業和特色產業。
(圖片源自網絡)
在丹鳳縣,葡萄酒發展不僅是一個經濟話題,也是一個具有人文情懷,有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彰顯社會綜合效益的新命題。
商洛市政協委員 王舒
如何做強縣域經濟首位產業,擦亮丹鳳葡萄酒“金字招牌”?商洛市政協委員、丹鳳縣政協主席王舒建議,要立足高遠,將丹鳳葡萄酒發展納入市委、市政府發展規劃戰略部署,堅守品牌意識,加強行業規范管理,打造“工農聯盟”性質的“文化經濟共同體”,做好丹鳳葡萄酒文化的挖掘整理,講好紅酒產區和發展故事,讓葡萄酒文化成為真正的文化符號和地理標識。
如何做大做強首位產業?
政協委員這樣說
商洛市政協委員 王博
商洛市政協委員、柞水縣政協主席王博說,商洛每個縣(區)確定1個首位產業、2至3個特色產業,方向明確、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在發展首位產業過程中應立足當地生態、區位、資源、文化“四大潛能”定位培育,依托當地骨干龍頭企業帶動發展。
商洛市政協常委葉春祥
“骨干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的確不可小覷。”商洛市政協常委、市城投公司董事長葉春祥建議,要大力培育骨干龍頭企業,各縣區首位產業要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和至少一個龍頭企業,建立骨干企業領導聯系機制,在每個首位產業培育至少一家上市企業,通過上市推進企業不斷規范提升品牌影響力、技術創新能力、營運管理能力等核心競爭力。
商洛市政協常委藍艦
“做大做強首位產業,還要處理好首位產業與特色產業的關系。”商洛市政協常委、陜西藍晟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藍艦說,商洛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發展的最大特色和優勢,要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工業發展的關系,落實“生態立市”戰略,堅定不移發展生態產業,走好首位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
商洛市政協委員韓東文
“首位產業發展過程中,產業集群成鏈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急需解決的問題。”商洛市政協委員、市商務局黨組書記韓東文建議,在首位產業的培育發展上,一旦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切忌“翻燒餅”“瞎折騰”,要堅持“—張藍圖干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實施延鏈補鏈,用5年至10年培育一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首位產業,打造全產業鏈集群。
商洛市政協常委陳發春
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產品。商洛市政協常委、市服務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陳發春建議,要探索科技金融體系,強化秦創原(商洛)建設,加快落實高管、骨干人才激勵政策,推動人才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支撐首位產業高質量發展。
“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首位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保障,使企業來得了、落得住、能發展”“要處理好工業集中區首位產業與縣域經濟支柱產業的關系”……會上,委員們圍繞做大做強首位產業、助推工業集中區轉型升級,累計提出9大類160條意見建議。
商洛市政協副主席、專題調研組組長夏啟宗表示,將認真歸納整理此次專題調研意見建議,形成一份質量高、操作性強的調研報告送市有關部門,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為助推全市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貢獻智慧和力量。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通訊員 田莉 白為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