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神木一片綠意盎然,一個個美麗鄉村光彩奪目。行走在寬敞的通村公路上,看房屋儼然,賞似錦繁花,聽鳥鳴啾啾,微風吹過,遠處飄來泥土的芬芳,田間勞作的人們都是幸福的模樣,神木鄉村勝江南。
今年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神木市鄉村振興實施情況如何?如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近日,神木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中雞鎮納林采當村、爾林兔鎮袁家圪堵村、西溝街道四卜樹村、沙峁鎮石角塔村,實地視察了鄉村振興實施情況并召開了座談會,政協委員滿懷熱情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強力聚才留才,激活鄉村振興“動力源”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振興要引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為鄉村振興聚集更多“人氣”。
委員張欣建議,建立鄉土人才庫和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采取“內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提升村干部綜合素質;著力培育高素質農民,積極鼓勵產業發展大戶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訓,邀請市縣農林牧專家到田間地頭開展實地培訓。建立激勵機制、回饋機制、表彰機制,培養造就一批有知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委員劉宇璐建議,從土地流轉、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創業扶持,吸引更多本土人才回歸家鄉創業。
委員楊志強建議,要重視對返鄉創業青年的政策扶持,引導青年返鄉創業、抱團發展、集群創業,聚焦融資難、用地難、引才難、銷售難等返鄉創業者面臨的“難點”問題,因地制宜制定政策舉措,讓人才留得住、能致富、有奔頭。
發展特色產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壘”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鄉村振興的基礎是產業振興。
委員張小紅建議,聚焦高效農業,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形成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鄉村產業體系,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讓特色農產品既能產得出、產得優,也能賣得出、賣得好,嚴防土地二次荒化,通過特色興農、質量興農讓百姓富起來。
“應立足地方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培育特色農畜產品,大力培育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農畜產品以及申請地理標志和商標注冊。”委員劉玉磊建議,在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還應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宣傳神木市特色產業以及全域旅游,邀請市長、鎮長以及知名人士、網紅等參與宣傳推廣,提升神木市農產品知名度。
龍頭企業帶動,助力鄉村發展“高質量”
農業龍頭企業是帶動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發展的“火車頭”,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神木市作為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縣(市),具有涉煤企業眾多的優勢。委員任歡建議,應加快推動神木市涉煤企業深度參與鄉村振興,對涉煤企業加強科學引導、廣泛動員,注重頂層設計, 并建立健全幫扶結果評價機制,實現村企雙贏的目標。
委員王襁建議,對神木市農牧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并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堅持科學發展,實行草畜平衡,降低企業投資成本風險,增加土地供給,保障重點龍頭企業的畜牧養殖實現草畜平衡。將羊子、種牛、肉牛等畜牧品種,納入畜牧保險范疇,給予同豬、雞、奶牛一樣的保險補貼政策,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
委員高飛建議,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或產業鏈條關鍵企業,創新利益聯接機制,探索聯農、惠農、帶農新模式,讓各經營主體在產業鏈中找到自己合適位置,并圍繞主導產業,通過延鏈、補鏈、強鏈的方式,提升附加值和競爭力。
盤活閑置土地,讓撂荒地變成“致富田”
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命根子,整治土地撂荒是關系到國家糧食生產安全、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大問題。
委員?;萁ㄗh,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完善現有土地流轉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業特別是種植業綜合經濟效益。完善農業相關補貼政策和機制,并將撂荒的耕地納入高標準農田規劃,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強化鄉村治理,讓鄉村有氣質“增顏值”
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
“期待幸福鄉村讓城市居民更向往。”談及如何在鄉村治理上下功夫,委員趙志鵬建議,在鄉村治理過程中,要完善黨建引領機制,激發村民自治熱情;加強平安鄉村建設,全力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優先發展鄉村教育,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健全鄉村小微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弘揚社會新風尚。
委員何世高建議,應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鄉村物流運輸和旅游事業升級提速;推進“智慧鄉村”建設,加大農村通訊基站建設力度,逐步實現寬帶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并提高電力等級,全面實施農網改造;強化綠化美化,改善村容村貌,加大村組周圍種樹力度,鼓勵農村自行種植公益林,提升綠化覆蓋率;推廣較為成熟的村莊改廁模式,推廣微生物降解處理技術,實現示范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加大惠農政策力度,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好勢頭”
農業是穩民心、安天下的產業,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穩步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應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探索多種渠道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就進一步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委員龔增利建議,應進一步增加鄉村資金投入,財政投入應重點下移農村,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支出。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標準,爭取建一塊,成一塊,用一塊。圍繞“牛、羊、小雜糧、中藥材”區域特色產業,分別引進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帶動引領發展。
委員杜海斌建議,加強鄉村振興專業咨詢機構建設,繼續探索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引導金融、社會資本投向“三農”。進一步健全涉農投融資政策,切實解決農民、農業企業貸款難問題。建立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重點發展符合適度規模經營主體需求的多層次、高保障農業保險產品與服務。
農旅融合促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添活力”
因地制宜深入發掘鄉村的旅游潛力、旅游資源,為鄉村振興賦能“添活力”。
神木地處秦晉蒙三省交匯處,黃土文化、草原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委員劉宇明建議,將鄉村振興與神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挖掘本地有特色、有文化底蘊的旅游資源,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周密部署,重點打造精品旅游產品,輻射帶動周圍鄉村發展。
三產融合發展,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近年來農業農村政策關注的重要課題,并連續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今年也不例外。
委員王克軍建議,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打造品牌和打通營銷渠道。充分調動各類優質資源和利用各類優惠政策,因地制宜引進龍頭企業,鼓勵引導二產企業投資農業。要發展高科技設施農業、發展生物質燃料及大力發展畜牧業。紅棗產業方面,增加紅棗的附加價值,延長產業鏈,將紅棗的藥用價值、食用價值、飼料及肥料價值完全開發出來,帶動沿黃農民受益。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從聚力脫貧攻堅到推進鄉村振興,在逐夢小康的新征程中,神木市政協將持續拿出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闖勁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拼勁,履職盡責、躬行不輟,在服務大局中彰顯政協擔當,為神木續寫新時代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韓艷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