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下班有路燈,騎車再也不怕摔跟頭了。”
“園區門口安裝了減速帶,城關鎮組織了培訓,我們出行更安全了。”
盛夏八月,在寧陜縣工業園區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談論著園區門口的“變化”,就在半個月前,園區門口安裝了爆閃燈、減速帶等交通安全設施,大大保障了園區工人安全,這些小變化得益于縣政協組織開展的“微協商”。
縣工業園區位于城關鎮校場趙家堡子進出口路段,園區門口處于“T字型”平交道口,進出口視距不良,來往車流量大,員工上下班存在安全隱患。今年6月15日,恒寧特有限公司負責人田艷軍向正在園區調研的縣政協民族宗教和港澳臺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寧江河反映。在了解情況后,縣政協立即召集住建局、交警大隊、工業園區、城關鎮、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召開現場會協商解決。作為轄區管理單位的城關鎮立即組織對園區180名工人進行安全生產、道路交通等安全知識培訓,簽訂安全承諾書,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安全保護意識。
“道路交通隱患問題單靠一個部門解決不了,通過縣政協的微協商,組織相關部門現場協商解決,及時督促我們完成相應整改。”縣住建局執法大隊王棟說道。
“群眾遇到難題缺乏好的解決途徑,微協商這種形式將老百姓的小事解決得及時便捷。”參與這次協商的交警大隊城區中隊長榮守文有感而發。
“群眾反映的小問題,現在政協搭建的微協商這個平臺讓問題解決得更便捷、更精準、更徹底。”寧江河說道。
從6月15日政協委員反映情況,6月21日縣政協組織相關部門召開“微協商”會議現場協調,7月8日問題全部解決到位,問題解決時間不超過20天。
2022年換屆以來,“微協商”是縣政協打造的“五微政協”的工作方法之一,由縣政協組織搭臺,政協委員、群眾、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代表參加,為解決群眾的難事、煩心事開展的小范圍、及時性協商。今年縣政協先后出臺《縣政協常委聯系委員工作制度》《中共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工作制度》等制度,擴大了社會聯系面和知情面,豐富了政協協商平臺,真正把群眾煩心事、操心事辦成開心事、暖心事。
今年4月,退休干部周新富到縣農商銀行領取退休工資,由于不熟悉辦理流程,不會使用智能手機APP,排隊時間長,業務辦理慢。在一次退休干部座談會上,他試著反映,沒想到會后縣政協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前往農商銀行進行協商,最終增設專柜,增添了工作人員,并設置專門為老年人辦理業務的通道,由專人為老年人辦理業務提供服務,得到了老年客戶的齊口稱贊。
“解決公安局家屬樓水管安裝不到位問題”“加強漁灣段河道管理恢復自然水岸線的建議”“解決家屬樓門口垃圾問題”“人行步道上的欄桿松動了”……“微協商”活動開展以來,一件件事關民生的小事、涉及群眾利益的煩心事通過“微協商”得到了及時有效解決。今年以來,寧陜縣政協通過“微協商”解決具體問題五十余件。
“微協商”協商議事機制已成為寧陜政協提高政協委員建言資政能力,提升委員履職水平的重要實踐,“微協商”解決了群眾關心的小事,拉近了干部與群眾的距離,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微協商這種面對面協商,看似是解決群眾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真正化解了群眾心頭的煩心事,有效增進了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魚水情。”縣政協主席陳述勇介紹,“微協商”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粘合劑”,是黨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通訊員 楊卓)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