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市學會科技服務中心理事長張婷婷:
科技追趕超越在行動 加快打造西部創新高地
作為市政協第十五屆新委員,我深切感受到這十年陜西科技型企業數量快速增長,科技創新成果從三秦大地噴涌而出。
這十年,伴隨著大型運輸機、新能源汽車、閃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新興科技成果,“陜西智造”迸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2016年至2019年,陜西連續四年作為全國唯一獲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的地方”的省份,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這十年,陜西出臺一系列科技政策,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打造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科創中國·西安學會智創園”、西安科學家博物館、科學家大講堂成為匯聚科技工作者的舞臺、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窗口、轉化科技成果樣板的工程。
這十年,陜西依托創新驅動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綠色環保方面,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全國,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注入新動能。2022年第一季度,陜西新能源汽車產量14.7萬輛,同比增長16.3倍。生物醫學方面,新一代人工晶狀體“卡脖子”難題被成功攻克——總質量20毫克左右、光學面直徑6.5毫米的可折疊人工晶狀體,為白內障患者“重繪”世界。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蛟龍號”等大國重器均不乏“陜西力量”深度參與。
這十年,三秦大地無不展現著科技為人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以現代科技推進保護秦嶺生態環境修復,對促進陜西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智能消殺機器人參與抗疫,“健康碼”成了“通行證”和“流調”數據源,科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一連串耀眼的成果勾勒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科技創新發展的可喜變化。
作為一名科協界別的政協委員,我將同廣大科技工作者一起繼續堅持“四個面向”,履行科協組織“四服務”職能,在新時代陜西大步前進的當下,為陜西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