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揮好慈善公益的力量,是我擔任政協委員以來一直關注的問題,多年來,助人為樂、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已經成了我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幫助留守兒童、孤寡老人、貧困家庭始終是我牽掛在心間的事,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對我來說不僅傳遞了人間溫暖,也充實豐富了自己。”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旬陽市政協委員、旬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旬陽市義工聯合會發起人、會長王霞回望自己的履職經歷感慨的說。
今年是王霞擔任政協委員的第六年,在社會公益事業砥礪奮進的第十五年。十五年來,她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活動近2000場次,累計從事各類志愿服務1.5萬小時,被幫扶的孤兒和留守兒童親切地稱為“媽媽”,先后被評為安康市道德模范、“陜西好人”、“安康市社會扶貧先進個人”、“安康市青年助力脫貧攻堅突出貢獻獎”、旬陽“捐資助學”先進個人、“旬陽首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優秀政協委員;帶領的義工聯被評為旬陽脫貧攻堅“優秀社會組織”獎、“2017網絡公益年度機構”全國十強。
回眸履職歷程,王霞感觸良多。她長期扎根奉獻社會公益事業,始終思考怎樣在社會公益事業上建言獻策,積極聯系委員群眾、匯聚各界力量,幫助困難群眾,用實際行動傳遞人間溫暖,用心用情譜寫大愛樂章。
公益助學,關愛孩子的“好家長”
“自2014年我搭建了旬陽義工聯這個平臺,尋找途徑和渠道,對接以服務青少年兒童為主要內容的各類公益項目,先后組織實施了“陽光助學”“愛的禮盒”“山里孩子看古都”“救助貧困大學生”等助學濟困項目,累計發放物資800多萬元。”王霞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她牽掛的對象。
多年來,王霞為市域內貧困學生尋找一對一的長期資助人,承接了陜西純山教育基金會貧困大學生資助項目和陜西民間公益行動聯盟壹基金溫暖包項目,聯合愛心企業持續開展“有愛的冬天不會冷”大型暖冬活動,還通過網絡募集圖書為學校捐建圖書室,組織對接大學生暑期支教活動,為留守兒童進行免費補習。
情系單親,孩子眼中的“好媽媽”
近年來,農村特殊家庭的孩子,缺少照管的問題,引起了王霞的關注。為此,王霞專程走訪慰問特殊兒童家庭,并把這當做自己的一份責任。
“家住仁河口鎮的燕子姐弟倆,幼年時遭遇家庭變故,父母雙亡,成為孤兒,與年邁外公外婆相依為命。2014年我開始關注這個家庭,第一時間給兩個孩子尋找長期資助人,我自己也經常照顧姐弟倆,做一些可口的飯菜,找輔導老師,給姐弟免費補習,盡可能的讓姐弟倆感受到家的溫暖。記得2018年暑期,燕子突發急性闌尾炎,我非常著急,立刻安排了家人和義工會員幫助燕子住院,白天忙完工作去送飯,晚上陪床、照顧。”談及印象深刻的經歷,王霞說。在幫助困難孩子上,王霞不僅從物質上給予幫助,更在生活和情感上當起了孩子們的“臨時媽媽”。在王霞的幫助下,像燕子一樣的孩子們,一個個都從內向怯懦、自卑敏感變得陽光開朗、自信好學。
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的“好親戚”
王霞不但自己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還主動利用義工聯合會這個平臺,帶動家人、朋友參加。她回憶:“我2015年組建了旬陽義工聯心理咨詢室,先后多次帶著義工和心理咨詢師團隊走進學校、農村留守兒童家里,開展心理疏導。利用端午節、重陽節等節假日,組織義工聯志愿者走進敬老院,幫助老人清掃家庭衛生、陪伴老人聊天、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理發、剪指甲,和老人們一起包餃子,開展敬老院慰問活動。”
據悉,王霞還在22個敬老院的開展大型暖冬公益活動,捐贈物品共計12萬余元;連續5年牽頭組織全市“99公益日”網絡公益籌款項目的組織動員及線上指導工作,共計籌集公益善款千余萬元;在市脫貧辦從事社會扶貧工作中,她積極動員中省幫扶單位和社會公益組織籌建愛心書屋15座;通過“以買代捐”的方式在市內開展消費扶貧工作,將旬陽的優質農副產品推介給中省各幫扶單位;在2020年疫情期間組織對接22家愛心企業,捐贈防疫款物達300余萬元。
六年履職盡責,十五年砥礪奮進。王霞始終奮戰在工作一線以一顆滾燙的心、熱情的手,扶危濟困、雪中送炭,她用一顆愛心、熱心、善心譜寫了人間大愛樂章,在崗位履職工作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王霞說,未來將繼續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也希望更多的委員群眾加入進來,播撒愛心,傳遞人間溫暖!(實習記者 陳鵬 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