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金臺技能人才培養工作,要從市場和需求出發,讓職業院校教育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源頭;要面向金臺經濟建設主戰場,引導鼓勵城鄉各類勞動者積極參加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激發和促進培訓主體積極參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要在全社會樹立尊重工匠精神,重視技能人才的理念,從源頭上增強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專業技能的主觀意愿,精心培養一批工匠型有影響的技能人才……
11月15日上午,陜西機電學院會議室里一場以“職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主題的“秦協商·碼上辦”專題協商議事會,會議開展的如火如荼,政協委員、在外鄉賢、相關單位、有關群眾,圍繞全區“職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情況談問題、給建議、商對策。金臺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王啟,副主席王榮生,區政協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張瑞文參加協商活動。
一碼連八方,有事好商量
“掃一下二維碼,我反應的問題就能進入區委、區政府、區政協領導視野,‘碼’上辦真是個好平臺,讓人太驚喜了!”寶雞石油機械廠技術工人陳先生全程參加“碼”上協商并積極提出建議。 “有事好商量——‘秦協商·碼上辦’”協商議事平臺,以二維碼為載體,群眾通過掃“碼”就可以實現“碼”上征題、“碼”上建議、“碼”上協商,從而構建協商議事工作線上線下同步。同時,融合互補,構筑起“一碼連八方,有事好商量”議事新模式。截至目前,金臺區通過“碼”上辦平臺累計征集各類議題30多個,組織開展協商議事活動118場次,解決民生等各類問題730余個,群眾跟帖建議6000多人次,點贊互動6萬余人次,市民親切地稱之為“永不落幕的議事室”。
加快培養能工巧匠是國之大者
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基礎性工程,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在職教之都、工匠之城的金臺,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如何?11月15日,懷揣著謀發展的共識,金臺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調研視察了寶雞石油機械廠(商杰等技能專家工作室)、陜西金兆晶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等2戶工業企業,實地察看了新華路職業中專、陜西機電學院等2所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情況,了解全區“技能人才”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
“專題調研是委員深入實際、聯系群眾、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情況、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參與調研活動的委員對全區‘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短板要找準、問題要分析透、辦法要拿實、建議要提明,希望通過本次協商調研真正達到促進全區職業技能人才大發展的目的”,王榮生開門見山的說。
委員“金點子”變發展“金鑰匙”
線下,委員發言接二連三:
留住年輕人,就留住了金臺的未來,要借鑒西安做法,廣泛宣傳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技工院校招生、技能人才評價、技能扶貧等方面的政策,留住職業院校畢業生;要拓寬視野,解放思想,大膽培養,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要大力宣傳杰出技術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跡,轉變社會傳統觀念,用輿論引導更多青年人愿意成為技能人才……
線上,各界跟帖積極踴躍:
要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綜合素質,進一步適應現代化產業發展需要;要加強校企合作,建立骨干企業或第三方機構參與的評價、激勵體系,強化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實際操作應用能力,讓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充分滿足企業用工需求;為鋪就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之路、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要堅持“抓職教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職教”的思路,讓全社會更多地認識職教、支持職教、發展職教;要通過引企業進課堂、送學生進企業、開展技能大賽、建立實訓基地等方式,“真刀真槍”地進行技能訓練……
精準調研、個案分析,有深入思考、有對策建議。政協委員進行了協商發言,提出了一系列實打實有分量的協商建議,圍繞協商課題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直面問題,坦誠己見,協商的“商味”濃、“辣味”足,達到了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的目的。
王啟表示,推動校企融合發展,建設高素質技術工人隊伍,既是金臺老工業城市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政協委員要開展深度調研、協商議政,積極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職業教育方針政策,引導全社會對職業教育有更加全面、客觀、理性的認識,體現出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獨特優勢和使命擔當。要將校企合作全面融入學校治理層面,形成“政校行企”多元協商共治格局,有力推動雙向培養、雙向管理、雙向服務,實現合作共贏;要鼓勵學生就讀職校,打通職校畢業生在就業、落戶、招聘、職稱評審、晉升等方面的通道,引導社會輿論,加強正面宣傳,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成為新時代新風尚,讓學生努力成為德技并修、廣受歡迎的技能人才、大國工匠。(實習記者 劉楠 記者 牛小寧 通訊員 王賴彬 周媛)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