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耿艷萍 記者 韓永國)2022年,咸陽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圍繞中心、聚焦“三農”,突出“激活力、強本領、搭平臺、重示范”,努力在“農”字上專出特色專出實效,為助力全市“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凝聚了共識、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堅持思想引領 提高政治站位
旗幟引領方向,激蕩初心偉力。一年來,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突出“黨建+履職”,高標準推進“書香政協”建設,召開農業和農村委全體會議2次、農業和農村委黨支部會議2次,赴安吳青訓班、扶眉戰役紀念館等開展紅色主題教育2次,開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黨的二十大精神輔導宣講研討3次,高效建設“咸來讀書薈”讀書點2個,積極引導委員們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緊扣黨政中心 廣泛凝心聚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根本要求,也是政協履職的主攻方向。一年來,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自覺把專委會工作融入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貼近實際察實情、議良策、鼓實勁。一是深入開展協商議政,助力高質量發展。全年組織委員參加各類協商活動6次,全體會議上圍繞“一府兩院”報告、聚焦“三農”熱點提出重點提案68件,就搶抓“秦創原”戰略機遇 加速“雙鏈”融合發展進行大會發言。在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引導委員圍繞“穩經濟增長,促高質量發展”“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建言獻策,就市場主體減負紓困、數字經濟發展進行會議發言,提出意見建議12條。6月份,組織召開市政協“提高耕地質量,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月度協商會議,邀請職能部門、部分委員、基層代表就耕地質量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廣泛協商討論,提出意見建議17條,對相關部門提升工作效能起到了重要借鑒作用。二是緊扣發展大局和“三農”熱點,扎實開展調研視察。先后圍繞“減負紓困保主體”“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種業產業發展”“提高耕地質量”“奶山羊全產業鏈發展”“縣域經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主題,開展專題調研10次,向市委、市政府報送調研報告6篇,其中《組合式減負紓困,合力穩市場主體》《關于提高耕地質量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的調研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充分肯定并給予重點批示,相關意見和建議得到職能部門采納落實。趙品芝委員提交的《關于增設公交線路助推咸陽臨空經濟區持續發展的建議》得到市委主要領導重視并給予批示,9月22日定制公交專線開通,為園區5000余人解決了通勤問題,有效發揮了政協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三是聚焦階段性重點工作,積極協調解決突出問題。按照市級領導包抓縣市區有關要求和市政協“三聯三促”等工作安排,協助分管副主席全力貫徹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配合省政協完成重點調研1次,深入縣上督導調研13次,深入重點企業調研3次,走訪委員企業30家,督辦重點提案2件,建成委員工作室3家,建設“秦商量·同心匯”協商議政平臺2家,協調解決鄉村產業振興重點問題12件,各項領導包抓工作達到預期成效。
堅持固本強基 樹立良好形象
加強自身建設是政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協履行職能的前提和基礎。一年來,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發揮功能性黨支部政治引領作用,深化“雙走進”實踐,發揮主體作用,投身“三農”建設主戰場,參與疫情防控,解決了一些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組織“三農”專家深入禮泉縣索山村指導果園管理、開展技術培訓,圍繞“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主題,開展“微協商”,主動協調解決商品果銷售難題。涌現了孫向軍、李利濤等許多先進履職事跡,為助力“技術惠農”“菜籃子”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