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凡銆 文/圖
從博物館閉館到景區暫停營業,從電影撤檔到演出停演……自疫情發生以來,文化產業受到不小沖擊,一度按下了“暫停鍵”。
“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對文化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挫,其中,民營文藝院團受影響較大,有的直接面臨停演風險。”省政協委員、西安青曲社演藝藝術有限公司主席苗阜常年深耕演藝領域,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助力我省文化產業盡快走出疫情陰霾。“站在‘后疫情時代’的十字路口,我省的文化產業如何育新機、開新局,是擺在所有從業者面前的時代命題。”他表示。
“疫情之下,民營文藝院團的演出市場整體萎縮,零收入情況較為普遍。”苗阜說,民營文藝院團在享受國家政策、爭取資金支持等方面,與國有文藝院團存在明顯差距,導致成本壓力巨大,入不敷出。為避免人員聚集、疫情擴散,線下演出不得不停止,而停演的背后是人員、運輸等多重開銷,直接影響了民營文藝院團的生存境況。
在今年省兩會上,苗阜提交了《關于“后疫情時代”加快提升我省文化產業復蘇的建議》提案。根據調研實際情況,他梳理出我省文化產業在疫情發生以來存在的困境,呼吁盡快出臺相關扶持政策,讓我省文化產業在“后疫情時代”煥發生機。
苗阜建議,相關行政部門把“保護和激勵行業復蘇”列為優先事項,通過政府扶持、融資保障等方式解決“后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復蘇的燃眉之急,及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幫扶困難文藝院團開展活動、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幫扶形式,對有貢獻的文藝工作者及民營文藝院團予以幫扶,用政府購買演出場次的方式進行適當補貼,促進行業復蘇和健康發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