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 文/圖
“我從創辦醫院開始,就在院內安置殘疾人就業。”省政協委員、省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嚴育斌常年關注殘疾人就業問題,讓殘疾人“好就業”“就好業”是他多年的愿景。
2001年,嚴育斌創辦濟仁醫院,意為“濟世懷仁”。二十多年來,只要有殘疾人朋友找他解決工作問題,他都是來者不拒,想盡辦法幫他們。“來我醫院工作的殘疾人幾乎都成家了,安置一個人,就是安置一個家。”嚴育斌為自己能幫助殘疾人就業深感欣慰。
濟仁醫院作為全國助殘先進集體,常年開展殘疾人康復救助項目,嚴育斌也經常走村入戶救治殘疾人患者。“如今,國民素質普遍提高,但人還是處在同類群體中覺得更自在,他們成立家庭、結交朋友也更便利。”也許是同為殘疾人,嚴育斌認為,相較于分散就業,集中就業可能對殘疾人更為友好。
“國家對殘疾人集中就業企業有優惠政策,但許多集中就業企業的命運都不好,有不少以倒閉告終。”嚴育斌說,殘疾人集中就業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相較于正常人,殘疾人本身的綜合素質及勞動效率偏低,加之國家對殘疾人最低工資標準有嚴格規定,企業利潤微薄、負擔重。
省殘聯發布的《2020年陜西省殘疾人事業統計公報》顯示,全省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236524人。“我省殘疾人總人口在250萬左右,滿打滿算,殘疾人就業人口還占不到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嚴育斌說。
省肢殘人協會這個“大家庭”,是嚴育斌的“智囊團”。近年來,嚴育斌就殘疾人集中就業問題經常與省肢殘人協會會員進行討論。為探索殘疾人集中就業之路,嚴育斌經常前往協會會員企業調研。
嚴育斌在調研中發現,有家省級“先進福利企業”,以生產加工工裝為主,與多家大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由于背靠大型企業,比一般企業獲取的資源多,企業發展順風順水。加之工裝制作難度小、需求量大、工藝流程便于操作,很適合作為殘疾人安置項目。
在另一家下設殘疾人技能培訓學校、機動車拆解廠、無障礙旅行社等分公司的殘疾人集中就業企業,嚴育斌了解到,企業對殘疾人先進行專業培訓,待其掌握一定技能后再安排適當崗位的做法很值得推廣。
在今年省兩會上,嚴育斌就此提出了《關于落實〈殘疾人就業條例〉推行殘疾人集中就業企業專產專營》的提案,建議我省盡快制定明確的“殘疾人專產專營產品目錄”,并將企業工作服列為首批殘疾人專產專營項目實施。
談及這件提案的初衷,嚴育斌十分感慨,“我幼年因病致殘,13歲輟學,如果沒有社會各界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提交這件提案,就是希望能夠引起有關部門重視,采取切實措施,有效提高殘疾人就業率和穩崗率。”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