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在今年商洛市政協五屆二次會上,委員們就如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紛紛建言獻策。
張賢慧:強化要素保障 優化營商環境
“2023年是全省營商環境突破年、高質量項目推進年和干部作風提升年,商洛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多種措施深化改革、破除壁壘、簡化流程、優化服務,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向好。”市政協委員、商南縣政協主席張賢慧說。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張賢慧建議,要持續深化改革,從政策層面出手精簡辦事要素,做好政策保障。要主動銜接國省規劃,提前做好土地、林木、礦產、文物等探查審批,做好規劃保障。要健全項目配套,完善路、水、電、訊、氣等“硬保障”,優化社會治理等“軟保障”,嚴厲打擊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鼓勵金融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產品、優化服務,探索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讓“知產”變“資產”,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支持金融機構發展,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深度融合,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好金融保障。
“優化政商關系,做好政務保障。”張賢慧建議,在政策層面,用好容錯糾錯機制,對優質重大項目,黨政主要領導要成立專班,帶頭暢通要素供給渠道,一企一策、惠企紓困,當好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的“金牌店小二”,推進高質量項目建設。
劉聲耀: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商洛市政協委員、陜西盛幫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聲耀認為,商洛加快發展靠市場主體、靠項目支撐、靠招商引資,必須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發展之需、制勝之道。
劉聲耀建議,持續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秉承“應辦盡辦”的原則,健全辦理流程,全面推行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受理、申報、辦理、反饋、查詢業務,實現事項“一次辦”。緊盯國家投資導向,搶抓中省預算內投資申報的政策機遇,爭取補助資金,緩解項目資金壓力,推動中小企業做大做強。要全面落實《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嚴格規范文明執法,實施服務式、幫扶式監管,幫助企業糾正錯誤、克服困難,消除濫用行政裁量權等執法不規范現象,讓市場主體暖心。
劉聲耀還建議,要加強優化營商環境的宣傳教育,深入企業、行業協會開展政策宣講,提供個性化的政策法律支持,真心真意為企業家解難題、辦實事,為企業提供周到服務。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跨地域、跨行業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重塑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思想文化氛圍。
康娟委員: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環節是提升政務營銷環境
“營商環境的責任主體是政府,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深、最有發言權。”商洛市政協委員、洛南環亞源生態島環保科技產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娟認為,營商環境是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環節是提升政務營銷環境。
康娟建議,推薦網上辦理窗口,對政府相關部門、服務窗口定期進行無記名評價,加快政府自身改革,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政策措施,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制定政策定期回訪、跟蹤制度,定期復盤推進舉措,根據實際及時糾偏、及時整改,務必把各項政策落到實處。降低增值稅稅率、擴大享受稅收優惠小微企業范圍、降低社保費率等政策,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制度,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成立各級政府主導的資金池或融資平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康娟還建議,政府和民營企業應當有機結合,政府應尊重市場經濟規律,自覺按經濟規律辦事,民營企業要在政府引導、監管和制度規范下運行,實現政府與民營企業各自長處的充分發揮以及兩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