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商南縣創新推行的八大‘振興套餐’,走出了一條富有商南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在2月14日商南縣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分組討論上,縣政協委員沈穩國的發言,帶動會場委員拿起“畫筆”,共繪鄉村振興“操作手冊”。
沈穩國說,“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從近年來的探索實踐看,凡是村級集體經濟發達的地方,農村發展就繁榮興盛,村級治理就心齊勁足,鄉村振興就根深本固。”
如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沈穩國建議,選優“頭雁”,支持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長,吸納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參與經營管理,探索建立集體經濟管理人員報酬待遇增長與盈利掛鉤聯結激勵機制,探索自主經營模式、入股分紅模式、盤活資產模式、利用資源模式、服務創收模式、合作經營模式,吸引市場主體參與,鼓勵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起來發展“飛地經濟”,異地發展工業廠房、倉儲等物業設施,推進產業融合,增加集體收入。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需多方發力。”沈穩國建議,制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理事會、成員大會和監事會的議事規則和困難救助機制,建立市場化合作主體的監督機制,聘請會計事務所、造價審計公司等第三方機構,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監督管理,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
“沒有產業的支撐,鄉村振興就會變成空話。”縣政協委員方薇薇拿起話筒接著說,“茶葉是商南的支柱產業,旅游業是商南經濟騰飛的后發優勢,做好茶產業與旅游產業一體化發展的文章,是商南實現鄉村振興、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選擇。”
方薇薇建議,堅持把茶葉產業當做強縣富民的核心產業來抓,建設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茶園,加大老茶園改造,提升沿線農家樂和特色名宿發展水平,整合資源,完善全域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出臺制定扶持獎勵措施,推廣"公司+生態示范茶園+農戶"的運行模式,引進技術和資金,打造茶業金招牌。
盤活茶鄉古文化,念好“茶字經”。方薇薇還建議,挖掘以茶“內涵”,推進茶宴、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研究推廣優質茶開發、生產貯藏保鮮技術,研發茶療、茶枕、、茶糕、茶餅干等特色產品,建設生態茶園、茶趣園、茶葉博物館等茶旅游項目,打造集美麗茶園觀光、采摘、炒制、茶藝欣賞、茶產品交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茶旅游特色小鎮,以茶促旅、以旅興茶,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發展、農民增收,必須靠產業振興、產品帶動。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數字化是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縣政協委員葉文娟說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要緊跟數字經濟發展大潮、順勢而為,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鄉村產業融合,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葉文娟建議,對鄉村數字化建設進行頂層規劃,實施數字化項目帶動戰略,建立鄉村數字化建設財政保障體制,啟動更多涉農數字化建設項目,突出重點區域和領域,突出企業帶動和平臺支撐,發揮好引領示范作用,通過數字賦能實現品牌塑造、品質提升,助力鄉村振興。
“網絡基礎設施是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保障。”葉文娟還建議,夯實基礎設施,引導電信、移動、聯通等數字資源主要運營商,把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投入作為社會責任進行保障性投入,全面提升4G網絡行政村覆蓋率和速率,建設5G網絡并加深運用。暢通農村物流,將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打通了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的雙向流通渠道。培育新型農民,加強對農村干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廣大農民開展數字化技能知識培訓,提升農民對數字化運用的廣度和深度。(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