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許鵬
2月14日,政協綏德縣第十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大會上政協委員霍世忠、賀潔、武文杰結合自身的本職工作,分別作了《重視山地蘋果產業 助推全縣鄉村振興》《落實好“雙減”政策 讓教育提質顯效》《讓綏德的非遺文化從“活起來”到“火起來”》專題發言,讓委員“好聲音”能夠在會場被更多的人聆聽。
霍世忠:讓山地蘋果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縣政協委員、陜西果業集團綏德有限公司經理霍世忠在發言時表示,近年來,綏德縣委政府把蘋果產業作為全縣“4+x”產業發展戰略的首選,借助脫貧攻堅政策優勢,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其主導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凸顯。
“從全縣蘋果產業可持續發展來看,仍然面臨諸多困境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全縣做大做強山地蘋果產業氛圍尚未形成,大多數群眾沒有嘗到蘋果種植甜頭,種植意愿和積極性不夠,懂蘋果種植管理技術的人員稀缺”?;羰乐艺f,綏德果園基礎條件差,品種落后賣價低,經營主體壓力過大,農民參與運營不積極,再加上目前綏德蘋果的品牌效益不明顯,導致豐產不豐收,果農的收入提不上去。
霍世忠建議政府針對現有果園實際情況劃分等級,重點扶持一批示范戶、示范企業,讓吃螃蟹的人,盡快嘗到甜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他認為要加大政府層面的宣傳推介力度,通過“走出去,引進來”方式,帶領鎮村干部、駐村第一書記、果農、果企以及蘋果種植大戶等赴全國蘋果成熟產區觀摩學習,改變發展蘋果產業的傳統理念,從思想上引起共鳴。
霍世忠說,可以將全縣蘋果產業優勢資源整合,統一標準和要求,擴大綏德山地蘋果的影響力。他建議縣政府用活用實產業扶持政策和專項資金,采取務工獎補、金融、保險、技術人才等措施給予支持,“一園一策”拿出切實可行的經營模式和靈活實用的管理方案,最大限度盤活資源,化解果園撂荒風險,率先走出“龍頭企業帶動、村集體或專業合作社補充、職業農民和種植大戶代管”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賀潔:落實“雙減”政策 讓教育提質顯效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縣政協常委、綏德一中教師賀潔一直在關注教育質量的提升,今年的大會發言中,她提出要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讓教育有質的提升。
賀潔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綏德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實“雙減”政策,多措并舉,學生作業負擔明顯減輕,校內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雙減”的推動和落實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但賀潔也指出,有些班級作業布置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不強,不少學校是“穿新鞋走老路”。還有就是部分老師兼任多門課程,課后服務專業性不強、服務內容不豐富、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普遍存在。
“我們要向課堂要質量,全面更新教育觀念,發展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朝著‘規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長’的辦學目標前進”。賀潔建議學校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科普、文體、藝術等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特色服務綜合能力;同時加大優秀教師交流輪崗力度,平衡調控各校音樂、體育、美術等緊缺型特色課程教師,推動優質師資均衡配置;學校要盡快形成特色鮮明的“一校一案”,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讓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武文杰:讓綏德非遺文化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綏德縣歷史文化悠久,尤其是非遺文化留存下來不少珍貴的記憶。“我縣成立了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制度,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依據”。在大會發言中,縣政協委員、綏德文化館副館長武文杰結合自身工作談到了非遺文化保護工作。
綏德縣現有縣級以上非遺名錄89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3人,非遺保護工作量巨大。武文杰說,綏德現有非遺陳列館設施設備不健全不完善,55個非遺傳習所規模普遍較小,加之財政對非遺保護項目年度預算較少,導致有些瀕危遺產項目得不到及時搶救和保護,面臨失傳的境地。
武文杰認為要盡快成立非遺保護專門工作機構,配備人員編制,引進專業人才,更好地服務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同時要規劃籌建綜合性的非遺傳承中心,將綏德的所有非遺項目集中在一起進行展示和保護傳承,打造成集項目保護、傳播展示、傳承交流、研學培訓、體驗互動于一體的非遺合作開放平臺,不僅有利于全縣的非遺傳承與保護,也將必然成為綏德文化旅游的一大亮點。
非遺的傳承關鍵在人,更取決于年輕人,它既要有人才輩出的傳承者,也要有樂此不疲的愛好者,更要有與日俱增的使用者。武文杰表示要發揮好非遺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建設非遺展覽區、非遺旅游景點、非遺小劇場等形式,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讓非遺保護意識根植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實現非遺文化從“活起來”向“熱起來”到“火起來”的歷史性跨越。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