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分組討論現場 記者 謝昊天 攝
□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滿淑涵
漢中素有“生物資源寶庫”“天然物種基因庫”“天然藥庫”的美譽。漢中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如何將得天獨厚的中醫藥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與發展動力建言獻策,助力漢中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漢中生態環境優良,藥材資源豐富,以元胡、天麻、附子、豬苓、西洋參、杜仲、山茱萸、銀杏‘漢八味’為主的道地中藥材種植面積100多萬畝,城固、佛坪、洋縣、略陽分別被授予中國‘元胡之鄉’‘山茱萸之鄉’‘厚樸之鄉’‘杜仲之鄉’。”提起漢中中藥材,何耘委員贊不絕口。
漢中市中藥材資源豐富、優勢明顯,中醫藥產業是漢中市傳統富民增收產業,也是具有開發潛力的優勢產業。何耘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漢中雖然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中種植規模逐年攀升,精深加工穩步推進,支撐體系逐步完善,但仍存在種植方式粗放、龍頭帶動不足、品牌打造滯后、專業人才匱乏、基礎支撐不夠等問題。
何耘建議,倡導“一縣一品”差異化發展,推廣以“漢八味”為代表的道地中藥材規范化、生態化種植,重點發展好林下種養殖。利用漢中經開區區位優勢和基礎優勢,規劃建設高水平中藥產業園區,全力推進天谷藥業中藥材加工及物流、漢江藥業高端原料藥新區、漢王現代中藥生產基地等園區項目加快建設,增強園區聚集效應。以中藥飲片加工專業化為抓手,推動中藥材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培育上中下游企業,健全供需鏈接、要素配置、協作服務等延鏈補鏈機制,加快打造中藥材高端產業鏈,構建集成、集約、集群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漢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產業發展,出臺了《中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壯大中醫藥產業打造“漢方藥都”三年行動計劃》和《生物醫藥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等,設立了5億元中醫藥產業發展基金。
“對于振興發展漢中中醫藥事業、開創‘十四五’全市中醫藥工作新局面具有劃時代意義。”丁銳委員建議,搶抓國家大力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機遇,結合漢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整合全市中醫藥資源,全力打造區域中醫醫療中心。
針對醫療中心建成后可能面臨的人才缺乏等新情況、新問題,丁銳建議,把市公共衛生中醫醫療中心引才計劃納入全市人才引進計劃,給予充分資金培養專業技術團隊,推動醫療機構與知名中醫藥大學深層次合作,加快培養高層次中醫醫療服務隊伍。擦亮道醫文化、秦巴醫藥、“漢八味”中藥名片,打造以中醫藥文化為載體的學術交流平臺、文化產業平臺和中醫藥產業招商平臺,吸引更多醫院和中醫藥企業及專家學者到漢中交流合作,共謀發展、共創未來。
“漢中市氣候宜人、環境優美,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擁有道地中藥材生長的良好自然條件,具有發展中醫藥特色醫養康養產業的優勢。”任春曉委員建議,用足漢中優勢激發潛能,加快中醫藥特色醫養康養產業的發展,賦予“打造漢方藥都、建設醫養福地”更多含金量,讓漢中成為全省、全國的醫養康養首選地。
“要在‘特’上下功夫。”任春曉建議,應建立健全中醫藥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醫養協作機制,依托中醫藥醫療機構和企業,開發中醫適宜養老技術,研發養老健康產品,提升醫養產業經濟效益。把中醫藥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打造特色中醫藥康養產業,讓游客在漢中享受一站式康養服務。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