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謝昊天)2月28日,南鄭區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舉行委員專題發言大會,委員們圍繞數字經濟、稻田綜合種養、養老、教育等熱點難點問題,建睿智之言、獻有用之策,詳實的數據,精準的分析,中肯的建言,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南鄭區委、區政府把握數字經濟發展大勢,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把手工程”,在全市率先組建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公司,去年實施區級數字經濟項目35個,為奮力推進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注入強勁數字動能。
余艷委員在調研中發現,南鄭區在發展數字經濟中存在數字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產業及企業數字化轉型遲緩、數字經濟人才相對匱乏等問題。余艷建議,要加快龍頭項目領跑,依托移動數據中心底層算力和京東科技平臺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堅實底座;大力推進數字經濟五大行動,聚焦產業數字化、數字化產業和治理智慧化,開展“上云用數賦智”工程,加快建設時空信息云、城市大數據等平臺載體,擴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應用場景。
“近年來,南鄭區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而目前南鄭區醫養結合齊抓共管局面尚未形成,應對人口老齡化形勢準備不足,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輔,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格局還未形成,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短缺,無法為醫養結合工作提供保障等問題依然存在。”陳倩委員認為,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趨勢越來越顯著,迫切需要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
陳倩建議,政府各部門要齊心協力,加大醫養結合工作力度,落實政策,推進醫養項目實施、醫養產業發展;建立醫養融合發展的運行機制和服務模式,滿足老年人的醫養服務需求。同時,增加人才編制總量,在市、區職業教育學院簽訂培訓協議,加強醫養人才培訓力度。
近年來,南鄭區堅持把稻田綜合種養列為全區農業五大主導產業之一,通過不斷努力,全區稻田綜合種養面積已達3萬余畝。“仍存在種苗繁殖基礎薄弱、市場體系建設滯后、行業整體實力有限等問題。”王靜委員認為,發展稻田綜合種養,要放眼漢中及周邊地市的水產養殖種苗供應需求,把南鄭的種苗孵化基地培育成區域性龍頭企業;篩選實力強、產業基礎好的種養主體,對其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改造,通過重點扶持,推動全區稻田綜合種養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同時,注重引導種養企業開發美食餐飲、特色民宿、學研科普等附加項目,不斷增加服務內涵,創新服務模式,促進產業融合。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陸小麗委員建議,要高起點謀劃城市布局,高質量編制南鄭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做好與漢中市相關規劃的對接融合,明晰漢中市區、南鄭江南城市核心區、各鎮辦的建設定位和發展目標,引領新型城鎮化高品位、高層次發展。同時,加快構建以江南城市核心區為中心、各鎮辦為支撐、新型農村社區為基點的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
義務教育“雙減”政策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和熱點,也是今年南鄭區兩會上政協委員建言的重要議題。“‘雙減’不僅在‘減’上用力,而且在‘增’上更要創新。”秦皓委員認為,“雙減”實施過程中,教育部門要繼續堅持以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總目標,以集團化辦學為引領,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品質化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評價改革,促進各教育集團成員學校優質均衡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產業發展,品牌引領,是核心競爭力。任耀宏委員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南鄭區在農產品品牌上還存在著小、散、亂和知名品牌較少等問題。
任耀宏建議,應結合區域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優勢,加快“兩品一標”認證,引導農業經營主體注冊商標、開展相關認證,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同時加大財政、金融信貸支持力度,鼓勵企業研發新產品,激勵優勢品牌企業牽頭組建行業協會和企業集團,抱團發展,集聚力量創建特色優勢品牌,培育一批有質量信譽、市場優勢的拳頭產品,創建南鄭農產品品牌。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