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謝昊天 通訊員 靳深 張莉)2月27日,在洋縣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分組討論期間,政協委員們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等,結合各自界別和工作實踐,緊盯高質量發展中的瓶頸、民生熱點踴躍發言,積極獻策,以實際行動為高質量發展“鼓與呼”。
通訊員 靳深 攝
蒙凌云委員是洋縣中醫院的一名醫生,一直十分關注中醫學守正創新問題。“中醫醫學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幾千年來在守護群眾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縣級及鎮村基層醫院,面臨中醫人才匱乏和醫術傳承的嚴峻形勢。”蒙凌云建議,利用社團課,在縣域中小學開設中醫學第二課堂,激發學生愛護、傳承祖國醫學的遠大志向;建立中醫專業學生定向培養回原籍服務制度,暢通中醫藥人員職稱晉升評聘“綠色”通道,設立中醫藥人才專項基金,建立縣級中醫專家人才數據庫,簡化“鄉土中醫”“名老中醫”認證程序,不斷擴展補充基層醫院中醫人才隊伍,更好服務群眾。
“書香政協·鹮悅讀”是洋縣政協聚力打造的一張靚麗名片,讀書品牌外溢效應十分明顯,社會上評價很好。牟靖蓉委員建議,把書香政協活動普及到全社會,輻射到每個家庭,帶動每一個單位,擴大覆蓋面和受益面,構建良好的社會文明生態,助力建設書香型社會。
洋縣有各級非遺保護項目20多個,全縣已經建立健全了較為完善的中、省、市、縣、鎮五級非遺保護體系。趙學勇委員對洋縣豐富的非遺文化情有獨鐘,他建議,非遺保護要兩手抓,一手抓傳承,要進校園上課表,培養學生濃厚興趣,從娃娃里面挑選接班人和傳承人;一手抓普及,充分利用文化下鄉、匯報演出、油菜花節、梨花節等契機,精選非遺節目作為壓軸戲,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做大做強做響洋縣非遺品牌,不斷增強洋縣非遺項目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華英委員致力于鳥類保護二十多年,是遠近聞名的鳥類“專家”,也是洋縣觀鳥經濟模式的創立者和發起人之一。華英在近幾年的實際調查中發現,隨著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大壩的建成和蓄水,漢江沿岸金水流域及其支流的多個濕地可能被淹沒,屆時朱鹮覓食區范圍將會縮小,勢必導致朱鹮離開洋縣遷徙到毗鄰的隴南、川北一帶。而洋縣作為朱鹮保護的發現地和核心區,將面臨著“朱鹮數量減少甚至無朱鹮可觀”窘況,實屬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華英建議,進一步拓展并保護好現有的濕地,嚴厲打擊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要加快八里關鎮觀鳥小鎮的建設步伐。“觀鳥經濟是一種綠色無污染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完全符合‘兩山論’的理念要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錢袋子’,需要抓緊論證開工實施。”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名副其實的“國之大者”。高偉作為一名從事糧食收購與倉儲的政協委員,他建議,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做到良田糧用,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的生命線。要絕對保證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國家指導收購價格,提高耕地補貼標準,讓利于民,調動社會生產糧食的積極性。要嚴厲處置撂荒、棄耕土地行為,鼓勵種糧大戶或生產企業流轉土地。要不斷提高糧食儲存能力與技術更新,確保大國糧倉安全。
“錨定國家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的功能定位,擦亮有機產業金字招牌。”黃紅娟委員建議,縣域有機產品企業要“攥成一個拳頭”,擴大品牌化集約效應,建立健全涵蓋全縣的有機產品質量認證與監管體系,做大做強“朱鹮之原·有機洋縣”區域公共品牌建設,不斷提高有機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把洋縣的五彩米、謝村黃酒、掛面、粉條、紅薯、黃金梨、土蜂蜜等特色產品推介出去,真正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委員們一致表示,要倍加珍惜委員榮譽,把“履職建言”寫在洋縣這片熱土上、寫進群眾心坎里,用實際行動踐行“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錚錚誓言。要練就過硬本領,展現政協委員新作為和新擔當,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