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白小芳 記者 趙婧 通訊員 馬海燕)“我們以后開會不能只念文件、學文件,委員才是政協工作的主體,要把發(fā)言時間留給委員,讓委員多發(fā)言、發(fā)好言!”洛川縣政協主席高竹蓮一直這樣要求政協班子成員和政協委員。
日前,在洛川縣政協各專委會全體委員會議上,各分管副主席按照要求,組織參會委員分別圍繞社會關注的熱難點問題、群眾關切的問題、委員履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進行了發(fā)言。參會委員們相互討論交流,會議氣氛非常熱烈,界別群眾對縣委、縣政府和縣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在委員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中逐漸集中。“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的協商民主真諦在界別協商活動中得以充分體現。
“政協就是為委員協商議政搭建平臺,要讓委員上臺唱戲!”洛川縣政協黨委書記、主席高竹蓮經常對機關干部這樣說。
政協委員來自不同界別、不同單位,所擔負的社會角色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只有廣泛聽取委員的不同意見和建議,才能從中尋找到洛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金點子”和“好辦法”。
近年來,洛川縣政協堅持把“委員是政協工作‘活起來’的關鍵”作為各項工作高質量開展的發(fā)力點,在組織相關活動中,不拘泥于聽報告、寫匯報,通過積極豐富委員履職方式,結合新時代網絡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新形勢,開展形式多樣的履職活動,如讀書分享、委員講壇、演講、聯誼比賽、書畫展覽、制作視頻等,首先讓政協“專”的工作“活”了起來。
為了充分調動委員積極性,洛川縣政協切實增強對委員話語權的保護,讓委員敢于說真話、勇于說實話、勤于建諍言,每次開會,都會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委員發(fā)言、討論、交流,激勵委員多為身邊的弱勢群體發(fā)聲,關心關注群眾反映強烈、普遍關心關注卻苦于無人出面解決的問題,搭建良性發(fā)展的建言議政平臺,讓委員產生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自覺關注、參與、協商、解決問題的能力。委員不但能在會上發(fā)言,還可以在會后“發(fā)言”,可以獨立或聯合其他委員進行小組式調研,可以深入農村社區(qū)采集社情民意信息,可以就急需解決的問題提交提案,通過多種方式方法“發(fā)言”。
與此同時,洛川縣政協還注重做好委員學習培訓工作,教育引導委員珍惜自己的話語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把政協委員的話語權建立在“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和“守紀律、講規(guī)矩、重品行”的基礎上,讓委員有溫度、有情懷、有正氣的發(fā)言,為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建真言、謀良策、聚共識。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