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通訊員 任翔)“建議加強同社會團體合作,推動體育項目實現社會化、產品化”“要從政策層面對移民搬遷點各年齡段群眾就業給予更多支持”“建議加強產學研融合,為發展數字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6月25日,在寧強縣政協常委會議上,一場圍繞曲棍球項目發展、移民搬遷后續發展、數字經濟發展的專題協商正在熱烈進行,縣政協常委、委員,縣委、縣政府領導,縣發改局、縣教體局、縣陜南移民搬遷辦公室主要負責同志齊聚一堂,圍繞3項協商議題,雙向交流,共商共議,為相關工作科學決策獻上了“菜單式”政協方案。
挖掘體育項目經濟效益是委員們協商曲棍球項目的關注點。何松斌常委建議,在曲棍球項目打造上,要更加關注體育項目社會化,以曲棍球項目為媒介,吸引社會團體、商業組織共同參與,主動承接全國、省、市來寧舉辦大型賽事拉動消費,通過以人聚力,以賽聚財將曲棍球項目的經濟效益顯現出來。
守好民生“基本盤”是委員們的普遍共識。委員們高度重視移民搬遷安置點群眾就業問題。張程常委建議,要加強農業產業鏈打造,在農產品深加工上持續發力,為移民搬遷安置群眾在家門口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雷菁常委提議,要把就業作為群眾在搬遷安置點幸福生活的底線,要按人口區域、產業布局、安置點規模對鎮街社區工廠進行整合調整,進一步優化全縣社區工廠布局,把就業崗位用準用實。
“數字經濟工作基礎”成為協商數字經濟工作的關鍵詞。楊光明常委建言明確數字經濟工作職責、加強專業性人才引進、開展數字經濟工作專題培訓,為夯實數字經濟工作基礎“支招”。陳若冰常委闡述了政務APP對于構建數字政府的重要性,她建議要提升政務APP的使用率,增加線上審批事項類目,不斷提升行政效率,用智慧的方式優化營商環境,為全縣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根據2023年度寧強縣政協協商計劃安排,寧強縣政協將繼續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平臺作用,組織政協委員對農業產業、天麻產業、旅游消費環境、重點項目等工作進行調研視察、協商建言,用民主協商這條“金路子”,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