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需要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聽聽委員們怎么說......
楊韡宏:立法筑基 標準也是關鍵
立法鑄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除了法律法規,標準也是關鍵。
商洛市政協常委、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高級經濟師楊韡宏在調研中發現,雖然有上位法,但各行各業分工越來越細、范圍越來越廣,下位法標準、需求供給不足等問題日益突顯。
楊韡宏建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健全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裁量范圍、種類、幅度,實現同類事項同類標準處罰;建立“企業安靜日”制度,加大“法律惠民服務”,暢通涉企案件訴訟通道,讓民營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良好的營商環境既需要法律保障,也需要部門規章、標準規范落實法律規定。”楊韡宏認為,可以把優化營商環境中的經驗做法,變成社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制度規范,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撐。同時在制定行政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過程中要聽取企業意見,構建政府重大經濟決策主動邀請企業家建言獻策的全流程閉環,推動涉企政策制定從“政府端菜”轉向“企業點菜”,從源頭解決助企惠企難題。
“政策和標準要適應時代發展。”楊韡宏說,健全政策實施后評估,定期開展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建立制度化反饋機制,對政策進行動態調整、更新,及時適應產業發展新變化。"
王興來:執法為民 念好“一”字訣
時間是優化法治營商環境“金標準”。
在調研中,市政協委員、民進商洛市委會秘書長王興來注意到,市、縣政務服務中心都寫著:只要群眾辦事資料齊備,符合法定要求,相關手續就能一次辦結。“但具體辦理中仍存在‘信息壁壘’,個別業務存在多頭跑、反復跑、費時長等問題。”他說。
“降低時間成本,提高行政服務效率要在‘一’字上下功夫。”王興來認為,要深刻把握改革規律,敢于擔當,勇于變革,尤其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不斷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
王興來建議,要打通、用好信用大數據,建立大數據管理局,推行惠企政策"免審即享、線上兌現",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基礎信息庫和部門信息庫之間的互聯互通,節約政府管理成本,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實現多贏。
此外,王興來還呼吁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借助市場力量,讓服務走向市場,完成從“重審批”到“重監管”的轉變;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做法,建設“網上中介超市”,為企業提供全面、客觀的中介機構信息;對陜西省政務服務事項統一管理平臺推送的事項均要求進駐市、縣政務服務中心集中受理,事項涉及的工作人員一并進駐、集中辦公,嚴禁出現各派駐單位“明進暗不進”“人進事不進”現象。
閆爭民:自覺守法 合力維護營商環境
徒法不足以自行。政企齊心才能擦亮營商環境親清底色。
商洛市政協委員、商州區政協主席閆爭民參與“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題調研時發現一個現象:實地調研的14家企業里,都把黨建擺在了突出位置。
閆爭民說,“重視黨建,說明這些企業家政治素質高,對黨有感情,對國家有信心,另一方面,他們也切實體會到抓好黨建工作對企業健康發展的正向促進作用。”
閆爭民認為,要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改進工作作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企業黨建中注意把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預防腐敗作為企業黨組織工作的重要內容,理清思路,明確職責任務,管理有辦法、工作有抓手、辦案有章法,才能提高企業戰斗力,促進企業生產力。
閆爭民還建議,企業要加大法律人才的培養力度,拓寬法律人才引進、培養、聘用渠道,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公司律師制度機制,提高企業工作法治化水平。要“練好內功”,堅守法治意識、契約精神、守約觀念,養成依法行事、守法經營的習慣,積極履行正面清單、負面清單,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企業和員工、企業與群眾三個方面的關系,樹立牢固合規意識、堅持陽光經營,搶抓政策機遇,積極主動作為,形成誠實守信、重信踐諾的良好風氣,與政府一道努力構建和維護良好的營商環境。(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