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定邊縣政協黨組成員、專職常委扈僚峰帶領部分政協委員赴定邊縣安邊鎮傳習所、文化分館、社區廣場、定邊縣文化館、蘇陜協作剪紙工廠等地視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情況,并召開座談會。縣文旅局、文化館負責同志參加了座談會。
視察組一行觀看了剪紙、霸王鞭、說書、柳編、秧歌等非遺項目,感受定邊的民俗文化。從實地走訪中了解非遺項目發展現狀和傳承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就深入開展非遺傳承和保護工作進行探討交流,并認真聽取項目傳承人的意見建議,為推動定邊縣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出謀劃策。
“全縣現有省級項目8項,市級項目12項,縣級9項,省級傳承人2人,市級31人,縣級58人,縣級項目28項,傳習所3所,就業工坊4個,非遺展廳1個,說書小劇場1個。”,縣文旅局書記郭曙光在座談會上對定邊縣非遺的基本情況、活動開展情況、非遺傳承和保護面臨的問題及下一步發展計劃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會議強調,非遺之美,美在其魂;非遺之奇,奇在匠心;非遺之貴,貴在長生。定邊縣歷史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淀豐厚。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非遺的重要,繼續發揮文化優勢,挖掘培養傳承人、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展現定邊非遺風采。要用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將定邊厚重的歷史血脈與豐富的文化基因相融合,將非遺與產業和群眾生活有效結合,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文化活動,持續推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運用“陣地+文化+科技”的形式,以“互聯網+”激發非遺生命力,讓更多的群眾可以在線上看非遺直播、賞非遺技藝、購非遺產品,讓千家萬戶的人了解非遺、喜愛非遺、傳承非遺。
會議要求,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傳承人要當好技藝“守護者”,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適應時代需求,提升綜合素質,用創意創新的眼界和動力,借助各種活動,分享非遺技藝,賦予非遺生命力。相關部門要當好非遺的“支持者”,通過完善傳承保障機制,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適當加大傳承人的經濟補貼,破解傳承人“老齡化”“稀缺化”難題,解決傳承人的后顧之憂。委員們要當好文化“傳播者”,積極履職盡責,發揮行業優勢,利用專業度和影響力,不遺余力弘揚傳統非遺文化,全力以赴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中貢獻政協智慧。(記者 高三寶 通訊員 王國麗)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