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早上,榆林市綏德縣崔家灣鎮蘇家圪凸的村民發現,一架比平時所見無人機大了許多的“飛機”在自村紅薯種植基地里飛了起來,邊飛邊噴灑著藥霧。村民們感到新奇,紛紛來到田間一看究竟,原來是榆林市政協委員綏德縣委員工作室聯合綏德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在開展無人機“一噴三防”作業,助力紅薯增產增收。
“這次委員工作室和農機服務中心在我們這開展無人機噴防,既有打蟲治病的農藥又有促進生長的肥料,讓我們省下很多勞力,更為我們今年紅薯大豐收帶來了希望”,崔家灣鎮王梁川村一位種了30多畝紅薯的農民感謝的說。
委員工作室深入地頭幫農忙
綏德縣崔家灣鎮蘇家圪凸、蘇家巖、王梁川三個村的1200多畝川地為崔家灣沙地紅薯的核心產區,今年這塊地進行了土地整理,但由于土壤營養成分含量低,加之前半年氣候偏冷等因素,導致紅薯普遍長勢不理想、病蟲害較多。
為了提高紅薯產量,有效防控紅薯病蟲害,榆林市政協委員綏德縣委員工作室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關注紅薯產業發展,在前期邀請寶雞農科院甘薯專家劉明慧老師深入實地查看后,于7月10日聯合綏德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采用無人機飛防的方式進行“一噴三防”,通過無人機集中連片統防統治,增強了防治效果,提高了紅薯產量,促進了產業健康發展。
這是綏德縣農業界別委員工作室自2022年6月份掛牌成立以來,組織開展的惠農服務,據了解,該委員工作室從建設到投入運行不到兩個月,工作室根據自身實際和特點,組織委員們深入基層調研,廣泛收集社情民意,為群眾解決農業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在摸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完善機構設置發揮工作室幫扶作用
“去年6月2日,綏德縣政協為我們四個委員工作室集中授牌,當天晚上,我就確定地點、怎么規劃、怎么建設、展示什么內容等事項和專委會進行交流。工作室建成后,立馬召集工作室其他幾位成員共同商議制定了當年的工作計劃,并進行了具體分工,設置組長、辦公室、宣傳員、技術員等,明確職責,各負其責,迅速進入角色,積極謀劃開展各項履職活動”。工作室主任劉治國告訴記者,委員工作室的建立得到了縣政協和委員的大力支持。
任何機構要有序運行都離不開規章制度,農業界別委員工作室成立之初,專委會就為工作室成立了黨小組和組織機構,制定工作制度和工作職責,印發活動日志表和社情民意信息收集處理登記表,使得工作室的各項工作能規范化管理、制度化履職。
2022年,農業界別委員工作室成立后的半年內,組織開展委員大講堂兩期,共有13位委員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授課,收集提案32件,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7件,為群眾辦實事24件,在聯系基層、服務群眾、履職為民上很好地發揮了農業界別委員的作用。
小小工作室變身履職“大舞臺”
劉治國告訴記者,他們界別的委員大部分來自農村,或者事業和工作在農村,所以更接近基層、接近群眾,也更了解群眾的困難、了解如何去幫助群眾。所以在計劃工作時,工作室就強調要真正下沉基層、服務農民,干實事、真幫忙。
劉治國就是綏德縣遠近聞名的紅薯土專家,他一直致力于紅薯育苗、種植、銷售以及脫毒育苗試驗等,這些年積累了不少的經驗,經常去田間地頭給薯農們做些培訓,進行一些技術指導,解決一些困難,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2022年,農業界別委員工作室先后組織委員為薯農送技術送農藥解決紅薯卷葉病難題,組織“網紅”委員為棗林坪鎮棗農網上銷售紅棗,組織委員為100多位農民朋友培訓了紅薯后期管理技術,組織政協委員、第一書記通過網絡為群眾銷售小米、蘋果、雜糧等農產品,組織委員對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進行調研……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實實在在地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幫助、貢獻力量。
工作室通過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如防治紅薯卷葉病害、消除道路護欄上存在的安全隱患、解決農村道路和照明困難、加強農村公共交通車輛等,及時為群眾解決困難,為黨委政府分憂。
劉治國告訴記者,工作室雖然在探索和實踐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廣泛收集民意,并以提案、社情民意、調研報告等形式通過政協組織向黨委、政府反映這項職能上,我們的宣傳還不到位,群眾知曉率還不高,收集社情民意信息還不夠,履職形式還不夠創新。他表示,下一步委員工作室會補足這些短板,力爭讓工作室在委員履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