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靜波 攝
8月29 日上午,省政協將召開“落實‘兩個毫不動搖’ 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專題協商會。
省政協委員,商洛市政協主席王寧崗發言:
黨的二十大將“兩個毫不動搖”確定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方略。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的最強音,標志著黨和國家對于民營經濟戰略定位及其重要性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省委、省政府出臺《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也宣示了大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但從協商調研情況看,受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影響,需求緊縮、供需低迷、預期轉弱,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依然任重道遠。究其原因,主要是現有各項惠企便企政策落實還不夠到位,鼓勵和支持企業創新創業的措施有待強化;政企溝通、銀企溝通空間有待拓展,親商力度有待加強,創新能力、融資能力、市場開拓能力有待提升;民營企業也需要踐行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轉換發展動力,等等。為此,圍繞精準落實惠企政策,提出以下建議:
一要突出三大轉變,讓惠企政策深入人心、落地見效。中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1條政策意見,國家八部委聯合出臺28條具體措施,省委省政府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10條保障措施,涉及了所有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所面臨的焦慮點,并給出了完善的政策應對,回應了市場核心關切以及痛點、難點,當前,關鍵要引導各職能部門和民營企業學政策、懂政策、用政策。為此建議,要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突出推進方式由“立”向“破”轉變。堅持問題導向、瞄準企業現實困難,注重階段性、區域性、差異性,清除“腸梗阻”,讓惠企政策發揮出最大效應。突出政策導向由“大”向“小”轉變。加強政策宣傳、政策解讀、政策指導等服務,讓企業“一聽就懂,一看就知道怎么做”, 切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幫助市場主體用足用好政策。突出工作機制由“管”向“統”的轉變。強化效率、質量、動力變革,統一政策適用范圍、享受條件和申報流程,明確辦事指南、辦理方式和辦理時限,真正讓惠企政策措施能夠深入人心、落地見效。
二要提升三種能力,讓民營企業堅守主業、做強實業。“人才+制度、創新+資本”是解決民營企業問題的關鍵。為此建議,要著力提升三種能力。提升創新能力。要主動帶領企業融入新發展格局,抓住機遇主動開拓新藍海,大膽試、大膽闖,摸準行業規律,積極做經濟社會發展的“探路者”。提升融資能力。積極探索由政府牽頭、企業參與設立過橋貸款基金或工業產業發展“基金池”,為銀行貸款提供風險補償。積極探索國資委監管、企業互助擔保模式,嘗試推行銀行、園區、入園企業合作擔保模式,加大納稅貸、出口退稅貸等金融扶持力度,打好組合拳,多渠道破解企業融資難題。提升市場開拓能力。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大力實施領軍企業能級提升,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工程,加快科技創新和治理創新,走好數字化發展之路,切實增強發展動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三要做好三篇文章,讓發展環境充滿溫情、飽含真情。發展環境是硬實力。為此建議,要真心做好三篇文章。做好“加”的文章。加快辦事速度,加長服務鏈條,通過大數據共享,推出一批涉企高頻事項試行“智能秒辦”,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線上兌現”,逐步實現“網報、網審、網辦”。做好“減”的文章。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減免政策,定期推出市場干預行為負面清單,及時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完善供應鏈服務體系,減輕企業物流成本負擔。減少前臺部門窗口,推行審批領域跨部門無差別一站式受理。做好“除”的文章。清除涉企亂罰款、亂檢查行為,積極開展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對沒有明文規定的收費項目一律取消。創新“互聯網+監管”模式,建立順應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新機制,促進監管方式由傳統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轉變,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