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
立秋,出伏。一年中最燥熱的時節剛剛過去,地處渭北平原下邽鎮的葡萄園里一派火熱景象。
“下邽鎮是葡萄之鄉,政協學習組發揮自身優勢,助力葡萄產業發展,聯系代辦人對果農進行對口幫扶,調處化解市場矛盾糾紛,開展產銷一站式服務。”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政協學習組工作人員楊潔介紹道。
幾年前,臨渭區政協制定了《關于加強街鎮政協學習組工作的意見》,采取委員界別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在全區20個街鎮成立了由街鎮內各界代表人士、社會賢達、退職老干部為主體的政協學習組,建立政協學習組黨支部,從制度保障到平臺搭建,探索如何將政協履職觸角進一步向基層延伸。緊盯助推葡萄產業發展,彰顯政協學習組拓展職能之為,正是他們取得的履職亮點之一。
定期舉辦葡萄種植技術培訓,指導果農科學種植;建立203戶果農“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提供產銷一站式服務;成立調委會,針對葡萄交易期出現的矛盾糾紛及時調處化解……翻開下邽鎮政協學習組工作臺賬,上面記錄著他們助推特色產業發展所做的一件件實事。
2021年12月,下邽鎮派出所接到果商老黃的報警電話。經了解,這是一起葡萄交易民事糾紛。原來,老黃提前預訂了近40萬元的葡萄,到約定收購時間,任某堅持將遭受霜凍的葡萄以約定價格賣給老黃,雙方為此起了爭執。民警隨即聯系政協學習組組長梁福民、秘書長趙立民,在大家的耐心勸說下,倆人冰釋前嫌,在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下完成了這單交易。
“將街鎮政協學習組由過去單純的學習組織、統戰組織向以學習凝聚共識、以反映社情民意參政議政、以示范引領民風、以德威化解矛盾、以眾智助力發展轉變。”臨渭區政協主席陳根許的一席話,道出了對街鎮政協學習組發揮職能作用的考量。
聽民意、解難題,突出一個“實”字。除了助力區域產業發展,下邽鎮政協學習組還著眼基層實際,把政協協商融入基層治理工作,聚焦民生關切積極發揮優勢作用。針對集鎮環境臟亂差、部分道路路口存在交通隱患等問題,下邽鎮政協學習組積極反映,經有關部門統籌資源整修后,使制約集鎮多年的“斷頭路”南二路一舉實現暢通;聯系交警部門在集鎮兩個十字路口安裝紅綠燈,在學校、醫院門前設置減速帶,使交通事故驟減;在耐心做工作贏得群眾支持后,將下邽集會由渭陽路遷移到慧照路,使“逢會必堵”頑疾成為歷史。
為了將政協履職觸角伸向鎮村“神經末梢”,臨渭區政協探索腳步不停歇,又推出了設立村、社區學習小組的務實之舉。
下邽鎮西關村素有“三賢故里第一村”的美譽。在陳根許參與策劃下,西關村政協學習小組創新方式,與村新鄉約促進協會采用“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模式,依靠鄉約文化傳承,發揮鄉風促民風引領作用,構筑精神文明建設新高地。
“我們每月都舉辦活動,培育鄉村文明新風尚。”西關村政協學習小組副組長張忠祥說,自政協學習小組建立以來,借助政協和鄉賢力量,促成渭南市第一醫院健康幫扶基地在這里落地,并面向村民舉辦健康防疫知識講座,開展義診關愛活動;邀請知名學者、高校專家舉辦鄉約文化與鄉村生活講座,引領村民積極向上向善;聯合區慈善協會開展助學活動,為學生們發放助學金,辦了許多村民們看得見的實事好事。
西關村是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每逢政協辦活動,我們都號召大家參加義務勞動。”張忠祥說,現在每到寒暑假,都有學生和家長參與其中,大家共同呵護美麗家園。
“臨渭區在政協學習組和村學習小組建設中,始終堅持圍繞街鎮村中心工作發揮自身優勢,深入群眾問需于民,在鄉村振興、文明鄉村建設等工作中發揮正能量。”陳根許在臨渭區政協鎮街學習組規范化建設會上表示,“希望把政協學習組建設成聯系群眾的新紐帶、反映社情民意的新渠道,切實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參與基層治理的實際效能。”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