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翁軍 記者 唐冰)“甜中透香,回味悠長。”9月18日,漢濱區政協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調研組來到富家河源頭,實地走訪考察新農村面貌和新農人生活。在“土蜂糖”養殖基地,委員們對溪谷百花蜜,贊不絕口。
“養了多少箱蜜蜂,銷路成不成問題?”區政協副主席王麗娟嘗了一口蜂蜜水,關切的問道。“我養了十幾年的蜜蜂,熟悉蜂性,在產業政策的幫扶下,走集中養殖、散戶收儲、統一加工、品牌銷售的路子,現在規模約五、六十噸,網上網下年毛收入300——400萬元。”養蜂場負責人余升富說,養蜂帶動周邊20余戶村民共同致富,他指著新投入的現代化生產線,興奮不已,溢于言表,“過濾、檢測、灌裝、貼標一次性完成,效率大幅度提高。”
調研組來到西溝,原生態民宿在綠蔭簇擁的中,顯得格外恬靜和逸脫。鎮黨委書記向偉介紹,西溝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挖掘和弘揚體驗式農耕記憶,打造“家風美、庭院美、居室美、廚廁美”的和美農村示范樣板。委員們走進胡桃里農莊,紅彤彤的包谷掛滿土墻,一派秋收的喜慶景象,土房、土灶、土閣樓,別有一番世外“土別墅”的感覺。
據了解,享有國家衛生鎮稱號的茨溝在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方面,探索強化組織領導、責任落實到位,強化整治重點、工作推進到位,強化長效機制、合理保障到位的創新舉措,固化“三強化三到位”工作機制,重點治理環境衛生“三堆六亂”、垃圾污水處理等痼疾,致力于扮靚漢濱“北大門”。
“茨溝變化大,得力于堅守一張藍圖繪到底,過去打基礎,比如產業引領發展的米核桃、黃蜂蜜,現在建成見效,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村民的實惠。”曾經在茨溝鎮工作多年的楊家成委員,情深誼長,頗有感觸。
生態溪谷,漢濱之福。調研組在譚壩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欣喜看到,該鎮圍繞“服務老、養育小”的工作思路,在中心社區建成集群眾文化、未成年人活動、圖書閱覽為一體的多功能娛樂場所,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要。尤其是對鎮域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安裝“磁禁”,半天門不開就預警,附近“三共機制”志愿者接到網格智慧平臺的指令,隨即敲門問候。
“入細入微關愛群眾,既要“硬投入”,也要“軟手段”,共建共治共享的人居環境提升也有出路。”區政協民宗辦副主任劉敏點贊道。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