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這個院門是我幫著設計,幫著搭起來的,我還給起了個名字叫‘三季谷’……”9月21日,耀州區政協小丘鎮學聯組一行來到文嶺村一種植基地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走過用舊木材搭建茅草覆頂的院門,王湛博委員反客為主向大家介紹情況。
而這處正在建設中的農場院落的真正主人是返鄉創業青年宋濤。一年前,宋濤從外地回到家鄉小丘鎮,承包了文嶺村山谷的8個蔬菜種植大棚,主要種植圣女果,主打綠色無公害。
種植大棚蔬菜半年后,宋濤算了一筆賬,扣除人工、種子、化肥等成本,僅靠單一蔬菜種植售賣,很難獲得盈利。特別是今年四月份,辛苦種出的兩棚黃瓜因經驗不足、銷路不暢等原因,遭受較大損失,這讓他打起了退堂鼓。
正是在宋濤踟躕不定時,耀州區政協委員王湛博來到他的種植基地。從此以后,王湛博就成了這里的常客,也成了他的好幫手。
“宋濤人比較實在,也能吃苦,但對發展農業還是個新手,所以我決定幫幫他。”王湛博說,他給宋濤出的第一個點子是打破僅靠大棚種植單一營收格局,將大棚種植融入天然的山谷景觀,打造一座山水田園沉浸式休閑體驗農場。
做現代農業必須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這得到了宋濤的認同。按照王湛博的建議,宋濤一邊繼續種植大棚蔬菜,一邊著手完善基礎設施和景觀營建,計劃在一年內建成休閑農場的大樣子。
為了盡量節省資金,他們沒有請專業的設計團隊,王湛博親自上手,并請來區政協委員中的能人黃小平義務參與設計,他們手繪草圖,用最“笨”的辦法一筆一劃完成了農場的整體布局和景觀設計。
還是為了給宋濤省錢,建造景觀所需的所有木材均是王湛博到小丘鎮四處“化緣”所得;景觀涼亭屋頂覆蓋草皮,王湛博第一個爬上屋頂,帶著愛人來幫忙;挖水渠將山谷溪水引入院內時,見宋濤一個人忙不過來,干脆自己甩開膀子大干了起來……。
其實,“委員活動日”當天,區政協副主席、小丘鎮書記李加強率小丘鎮學聯組來農場開展調研協商活動,幫助宋濤紓難解困,破解實際問題,也是王湛博的主意。
隨著學聯組委員們進院,村“兩委”班子、駐村干部也陸續趕來,一場露天的座談協商會便在這個初具雛形的院落展開。
“今天咱們來個三方會談,主要商量兩件事。”王湛博直奔主題向大家說道,第一,農場基礎設施做起來了,飲用水問題還沒有著落,請大家一起想辦法,爭取少花錢,把事辦成;另外,請大家集思廣益,如何把農場做起來,再幫宋濤出出主意。
“飲用水的問題好解決,可以直接到村上接一根管子。”用水問題,村委會干部予以回應,表示無償支持。就如何把休閑農場做出特色,為鄉村振興“引流”,大家坦誠交換意見,深入協商交流。李鋒、楊維耀、趙天磊、李玉娥等學聯組委員還針對宋濤目前面臨困難問題和景觀打造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
“眾人拾柴火焰高,農村娃返鄉創業不易,能幫一點是一點,能省一點是一點。”王湛博告訴記者,為了幫宋濤把休閑農業做起來,他住進了大棚邊的簡易工棚,幾個月下來,手上起了繭子。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