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白瑤
“今年雨水多,小區正在進行防水施工。”10月19日,子長市政協委員、袁家溝社區委員工作室副主任崔雯向中省媒體采訪團記者解釋道。
兩個月前,有居民向社區委員工作室反映樓頂滲水問題,經委員們實地走訪和多方協調,目前小區已完成5棟住宅樓的樓頂防水施工。
“在委員工作室建設方面,子長一直走在延安區縣的前列。”延安市政協研究室主任倪小寧說。
為更好推進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子長市政協以委員工作室建設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打通委員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傾情辦實事、暖民心。
社區“暖心室”
“阿姨,您知道社區有個委員工作室嗎?”
“知道,就在社區二樓。”
10月19日,記者隨機詢問一位路過的袁家溝社區居民,她說,小區門前的公交車站就是委員幫助協調解決的。
袁家溝社區距子長市區較遠,居民進城需搭乘4路公交車。此前,4路公交車在袁家溝社區的停靠點只有站牌沒有站臺,居民等車時只能站在路邊,存在安全隱患。
接到居民反映后,袁家溝社區委員工作室聯手社區召開居民大會,聽取居民訴求和建議。經過協調努力,很快,新建的公交車站落成,距離社區更近了。
“每逢了解到群眾有困難,委員們都盡己所能出力協調,這也正是我們委員工作室受到群眾好評的原因。”該工作室駐室委員黃小麗說。
組織助學活動、舉辦特殊家庭兒童公益培訓、開展義診咨詢……翻看袁家溝社區委員工作室今年活動記錄,一件件實事好事彰顯了委員們為民的拳拳心、殷殷情。
“自從建起委員工作室,委員們依托各自資源優勢和能力特長,服務群眾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了。”崔雯說。
開展城市有機更新是今年子長市“四件民生實事”之一,也是市政協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委員們響應號召積極投身其中。如,有委員在日常走訪中發現,由于社區公共座椅有限,一些居民下樓遛彎累了只好坐在路邊,隨即協調來一批長椅方便居民使用。
崔雯說,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如今已成為駐室委員們的自覺行動。
企業“娘家人”
時間6月7日,來訪人高鵬,接待人馮瑛、艾萁芮,來訪事由為咨詢創業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翻開子長市工商聯界別委員工作室日志,一則關于界別群眾來訪的記錄引起記者關注。
“這里不光是委員們交流協商的平臺,經過兩年半的運行實踐,現已成為子長市民營企業家的學習陣地和活動場地。”駐室委員兼聯絡員艾萁芮說。
為更好傾聽群眾心聲,6月10日,該委員工作室開展了以“聽訴求、促履職、紓困難、謀發展”為主題的青年創新創業座談會。活動中,不僅有市就業局、市稅務局、法院等政府部門和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現場講解有關政策,還有年長的企業家為年輕創業者傳經送寶。
圍繞發揮工商聯界別優勢開展工作,是該委員工作室確定的“三個圍繞”工作重心之一。為發揮政協職能優勢,更好服務界別群眾,駐室委員們深入企業開展了20多次走訪調研,征詢意見建議;制作政策宣傳冊,送給有需求的企業家和創業者;針對企業家提出的融資難問題,組織召開銀企對談會面對面協商……
9月21日,在委員工作室組織下,委員們和當地民營企業家參與到南溝岔鎮農民豐收節之中,現場簽訂了120萬元農產品訂單,受到企業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引導好非公經濟人士,更好服務界別群眾,把界別工作的觸角向更廣領域延伸。”艾萁芮說。
產業“領頭雁”
作為受到省政協表彰的委員工作室先進代表,子長市委員工作室建設工作特色鮮明:
——起步早:2020年9月,在延安市范圍內率先成立;
——功能全:工作室涵蓋地域、界別、個人多種類型,在社區治理、營商環境、鄉村振興等各側重面上扎實發揮作用;
——覆蓋廣:工作室選擇建在群眾相對集中居住處,做到了城鄉不落下、為民服務半徑不斷擴大。
2022年5月,根據省政協《關于推進委員工作室建設的指導意見》,子長市對個人委員工作室進行了調整優化,精減了數量。“委員工作室不求多但求精,聯系服務界別群眾一定要實實在在。”市政協副主席史彩斌說。
白延生委員工作室是保留的個人委員工作室之一。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白延生幫助澗峪岔鎮高臺村打造“一村一品”產業基地,帶動當地農民增收。作為委員工作室召集人,他把工作室作為農產品包裝經營培訓場所,先后協調解決了2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
“在這里,我能發揮所長,解答群眾關心的產業補助政策、瓜果糧食市場價格等問題,了解村民需求。”白延生說。
“將社會需求和政協委員資源相結合,在服務附近群眾、助推民生改善上留下屬于政協的烙印。”史彩斌表示,子長市政協將落實好長效機制,進一步發揮好委員主體作用,持續推動委員工作室建設工作走深走實。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