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見到嵐皋縣孟石嶺鎮衛生院院長楊志鋅時,他正從該鎮桃園村衛生室回來。“現在的桃園村衛生室總建筑面積160平方米,都是標準化村衛生室,嶄新的辦公設施,直接提高了群眾就醫舒適性。”
今年41歲的楊志鋅,從事醫務工作近20年,是嵐皋縣十屆政協委員。近10年來,一直扎根在嵐皋縣的邊遠鎮——孟石嶺鎮,而他任政協委員以來呼吁最多的就是進一步加大鄉村醫藥衛生條件改善力度,尤其是要分批次推進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以及加強“村醫”培養工作。
作為一名鄉村醫生,楊志鋅總是盡自己所能為村民消除病痛。由于業務過硬,上級多次想把他調到大衛生院當院長,都被他拒絕了。“孟石嶺鎮有7800余人,現在鎮里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年人,特別需要醫療衛生保障。大醫院好醫生多,邊遠鄉鎮更需要我。”
楊志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所服務的地區幾乎無人不認識他,近一半的群眾找他看過病,其中80%以上治愈或明顯好轉。
楊志鋅經常利用休息時間走村串戶對重點患者進行回訪。他的腳步走遍了轄區的每一個村莊。
“一定把生活方式調節好,吃得清淡些……”吃完午飯,楊志鋅輕車熟路地來到前進村6組村民張祖芝家。
今年57歲的張祖芝,患有支氣管哮喘近10年。
“從那座橋到我家也就二三十米的距離。以前,我走一趟得歇兩次。”張祖芝指著門前的橋說。
“兒子把我接到城里的醫院住院治療過,打了針、吃了藥,但效果都不明顯。”張祖芝表示,在朋友的介紹下,她找到楊志鋅。
“通過治療,連續吃了幾個療程的中藥,我感覺好多了。去年,我還在集鎮社區工廠上了3個月的班,到平利縣八仙鎮給別人做了3個月的飯。”張祖芝說。
回訪結束,楊志鋅要走,張祖芝和丈夫宋美青說什么也不肯,硬要留楊志鋅吃飯。楊志鋅一再解釋還要去看其他患者,夫婦倆才勉強松開手。
隨后,楊志鋅又來到武學村五組村民涂倫群家。
今年82歲的涂倫群患有癲癇,可沒少讓兒子沈其山操心。“現在,吃楊院長開的中藥,平均1個月也就發病1次。”沈其山說。
離開涂倫群家,楊志鋅又先后回訪了患有肺氣腫的豐景村九組村民李其鳳和因腦出血癱瘓在床的十二組村民吉方國。
“他們倆都是80歲的人了,坐不了車,也走不了路,不能及時去復診。我有空閑時間就來看看他們。”在楊志鋅看來,“讓群眾盡可能在鄉村看好病是我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和醫生的夢。”
如今,楊志鋅的夢正變為現實,全縣第一批10個村的標準化村衛生室自11月份以來相繼投用,60名青年正陸續被定向委培到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學習臨床醫學、畢業后到擔任“村醫”。(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劉紅芳 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