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楊官賢 記者 唐冰)11月16日,旬陽市政協召開議政性常委會議,圍繞生態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委員們建議:要將生態旅游產業作為市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傾力打造。
旬陽秦時設關西漢置縣,境內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出土有國家級文物獨孤信印,公館古礦洞曾經為秦始皇陵輸送水銀,羊山草甸因漢代張良在此隱居,劉邦訪張良留下的公館、圣架、落架、別駕等地名聞名遐邇。城區漢江、旬河交匯,形成天然罕見的太極城。紅二十五軍、紅三軍創建過革命根據地,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旬陽浴血戰斗,有全國唯一以紅軍命名的紅軍鎮。漢江電站梯級開發形成的湖泊碧波蕩漾、蓄勢待發。
為加快“興文強旅”戰略實施步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市政協成立調研組,深入鎮村景點、相關單位和企業,通過實地查看、走訪座談、對口協商等方式,對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組了解到,旬陽市有單體旅游資源219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級文保單位82處,國家級傳統村落5個,省級傳統村落18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項、省級7項?,F有國家4A級景區1家(蜀河古鎮)、3A級景區2家(水泉坪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紅軍鎮國家國防教育基地),發展培育旅游住宿單位150余家,床位5000余個,旅游餐飲服務網點30家,設立國內旅行社營業網點5家,發展旅游產品加工企業4家,已開發雞血石、祝爾慷富硒食品、小磨香油、拐棗醋等系列旅游商品。2023年1至10月,累計接待游客37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96億元。
調研中發現,改革開放以來,旬陽先后經歷了建設工業大縣和工業強縣歷程,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一些領導干部和群眾認為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重視程度不高,旅游規劃滯后,思想共識尚未形成;太極城核心景區建設進度慢、鄉村旅游發展特色不明顯、旅游業態不豐富;配套服務不優,交通瓶頸制約、要素保障和配套服務不到位;營銷宣傳不夠,文化品牌不突出、宣傳方法和營銷手段單一;旅游人才匱乏,涉旅部門人員配備不足、缺乏市場主體和旅游從業者。
委員們建議,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強化對生態旅游產業重要性認識,將生態旅游作為富民強市的戰略產業來抓,實施“一把手”“綜合性”工程,科學編制規劃,整合項目資金,用久久為功的韌勁,一任接著一任干;要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加快太極城核心景區建設,發展鄉村旅游,豐富旅游業態;要補齊短板、功能配套,強化土地等要素保障,補齊道路交通、旅游服務中心、標識標牌、公共廁所、環境衛生等短板;要打造品牌、提升影響,突出紅色文化旅游品牌,賦予景點景區紅色文化內涵,打造全域紅色旅游;要招引人才,培育主體,配強配齊文旅人才、招引市場主體、提升旅游從業者整體素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