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這樣按痛不痛?你這是典型的脾胃虛弱,光吃保健品是不行的……”12月6日,漢濱區第十六屆政協委員、“陜西天地人中醫研究院”創始人左都穩正在給患者看病,對待每一位患者,他都耐心細致講解。
今年53歲的左都穩一直以來勇攀醫學高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并給予不斷創新,先后被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健康養生分會、中華中醫藥協會等多家國家級衛生組織聘為專家委員。2022年3月31日被授予“陜西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2021年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2022年5月,被中國抗癌協會增補為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醫者仁心 學思踐用
古人曾用“大醫精誠、醫者仁心”贊譽那些德藝雙馨的醫者。左都穩常說,要做一名好中醫,精湛的中醫藥技術是前提,是通行證。但精湛的技術不會與生俱來,只有靠自己去鉆研、學習,才能不斷提升。1970年出生的左都穩,是地地道道漢濱區人,由于小時候市面上沒有太多西藥,遇上風寒感冒類疾病父母便上山采幾味中草藥熬煮,喝完沒幾天就能痊愈,這讓小小年紀的他對中草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從上初中開始,左都穩便開始利用課余時間自學中醫四大經典,三年時間學習了《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和《溫病條辨》。自參加工作以來, 他也一直沒有放下手中的醫學書籍,不斷學習、刻苦鉆研、大膽創新。
曾經,有重肌無力的患者深受疾病之苦,經多方醫治未果,尋找到左都穩,通過中藥調理臟腑氣血,針灸調理經絡,綜合治療一年半后,患者完全恢復;還有被毒蛇咬傷的病人,送到醫院時,往往已經病危,要么呼吸驟停、要么肢體腐爛,醫院已經不接收了,左都穩依靠草藥和針劑就這樣把病人治好了。來求醫者皆得以改善病癥,尤其擅長治療月經不調、痛經、不孕不育、腫瘤等疑難雜癥,左都穩的名聲越來越響,幾乎每天都有從北京、上海、廣州、重慶來的病人,專門來找他問診,常常收到患者錦旗與連連稱贊。
盡心而已 傳承初心
2015年9月,那時身為中國民主建國會安康市委員會委員的左都穩,毅然決定,下海拼搏,首期投資60萬元,創建起“陜西天地人中醫研究院”,實現他從醫多年持之以恒,為傳承傳統中醫醫術的夢想成真,為中華民族千年的國粹中醫“濟世救人”爭取話語權。尤其是近幾年國家對傳統中醫的重視和倡導,挖掘中醫寶庫,大力提倡和傳承傳統中醫醫術的推廣和應用,給左都穩發展中醫事業的宏大理想注入了生機和源泉。
兩年時間里,左都穩走訪了全國26個省、市、區,登門拜訪近百名中醫名家,堅持以“公益中國,善行天下,中醫傳承萬里行”的建院宗旨,以“博愛、傳承,以德為醫、以善為醫、以愛為醫”的仁者愛心去真誠服務和醫治患者,把傳統中醫推向全國。自2015年至今,先后在安徽、江蘇、北京、天津等五省市設立“陜西天地人中醫研究院”,駐京、津、冀辦事處。為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左都穩以赤子之心情系故鄉安康,在陜南安康創建起漢陰、石泉、恒口、大河、安康高新區等五個分院,將他多年研討并獲得國家專利認證的“天地還魂炙”艾灸桶、“天地人”醫用冷敷貼,投入市場,給數以百萬計的患者帶去恢復健康的福音。
醫心為民 履職擔當
左都穩不僅有一顆醫生“救死扶傷”的仁愛之心,更有種為社會責任敢于擔當奉獻的博大情懷。在家鄉安康抗洪救災、疫情防控、公益培訓等捐助活動中慷慨解囊。據統計至今已向社會各界捐款捐助醫療物資近45萬元。他花費大量精力和財力,編撰的《民間中醫藥驗方與健康》、《蔬菜科學飲食與健康》、《水果科學飲食與健康》三部健康科普論著,已無償上報安康市科委出版免費發行,造福于民。“老百姓對中醫有興趣,挖掘出來、整理出來的,也能讓大家更清楚的認識中醫” 左都穩說。
2023年11月17,左都穩提交了《如何提高我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利用好安康秦巴醫藥基因庫的獨特優勢、在漢濱區東西南北中設置標桿名中醫藥工作室;合理利用好我區已建的中醫藥館,把閑置的中醫藥館激活; 2022年12月, 提交了《關于加強對漢濱區鄉村醫生中醫藥技能培訓》的提案,建議全方位培養鄉村醫生中醫藥適宜技術技能學習;為民間中醫藥人才提供免費培訓學習等。
近年來,隨著臨床經驗的不斷豐富和中醫藥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左都穩的名聲由南而北,自東向西逐漸叫響,前來求醫治病的人越來越多,找他治病的患者來自國內外,名聲也愈傳愈遠。
“中醫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防治疾病的實踐中創造的獨具特色的醫學科學,中醫文化的傳承必須扎根于群眾,讓普通老百姓更多地了解中醫,習慣用中藥,讓中醫文化真正走進基層惠及群眾。” 左都穩說。(實習記者 龐浩楠 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