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劍鋒
為促進新時代公共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千陽縣政協成立調查組,采取現場調研、座談討論、外出學習等方式,對全縣公共衛生服務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提高疾病防治能力,打造“共建共享”醫防聯動體系
一要建立醫防協同機制。建立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間的分工協作和聯防聯控機制,注重防治結合、防控結合,推進健康管理與醫養結合、疾病預防與醫防結合的有效銜接,在公立醫院和各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專兼職疾病防控信息員,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慢性病和職業病等監測與防治、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等信息報送工作。
二要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加強鎮村及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強化全科醫生配備,提升衛生院、衛生室服務水平,筑牢基層首診安全防線。制定公共衛生高級人才引進政策,健全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保障機制,將公衛、院感、呼吸、重癥醫學方面人力資源儲備納入縣區人才工作考核指標,設立薪酬激勵專項經費,充分調動疾控人員科研積極性。
三要實施人才培養機制。探索實施醫學復合型人才培養工程,在課程設置上給予充分的互補,對預防醫學學生應開設一些必要的臨床醫學課程;臨床醫學學生也應該學習預防醫學相關課程,畢業后可隨時參與醫院內外宣傳救助工作,推動“醫學”與“預防醫學”協同創新。
二、提升醫療救助能力,完善“三級聯動”健康防治體系
一要貫徹“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積極調動社會資源,推進一體聯動發力,構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性社會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縣、鎮、村衛生服務網格組織機構職責,加強疾控中心與醫療機構間的溝通協作,搭建醫衛共建服務管理網絡,實現健康管理、臨床醫療和傳染病管理三管齊下。
二要提高公衛服務社會化參與度。推動疾控管理單位、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協同聯動、資源梯次配置、開放共享,推進預防和救治全面發展。調動縣疾控中心、食監所、婦幼保健院等公衛服務機構人力資源,加強對鎮村醫療衛生機構在疾病防控方面的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將防治重心下沉基層,前移到村組和社區。
三要推進縣鎮村三級聯動發力。加強鎮衛生院和村(社區)衛生室建設,常態化開展市縣醫療資源下沉幫扶,通過“師帶徒”,輻射培養鎮村醫生,不斷提高基層公衛機構服務能力。探索建立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融入縣域醫共體建設發展模式,推進疾控專業人員參與醫共體工作。
三、加強戰略資源儲備,構建“平戰結合”科學運營模式
一要強化基礎軟硬件配套。采取平戰結合、采儲并舉、公衛醫用貫通等措施,加強關鍵資源儲備,尤其做好科研儲備和人才儲備,積極構建“平戰結合”的公衛服務運營模式。要按《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要求配備相關設備和必要的中醫藥服務設備,并根據需要配齊設備操控管理人員。
二要科學儲備公衛應急物資。健全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計劃和調撥、更新、報廢等管理制度,實施醫衛共建藥品儲備機制,形成政府、企業、機構分工協作的多元化物資儲備體系。對儲備物資實施動態管理,既滿足“戰時”快速反應、集中救治和物資保障需要,又充分考慮“平時”職責任務和運行成本,建設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庫。
三要建立戰略人才儲備庫。明確縣級以上醫療機構職責,靈活調配現有醫護資源,培養一批技能全面、理論扎實,能夠隨時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救助隊伍,構建“平戰結合”的醫療人才梯隊。建立志愿服務隊伍定期集訓和演練機制,提升志愿者應急防控處置能力,實現常態醫療和應急救援的無縫銜接,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
(作者系千陽縣政協主席)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