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滿淑涵
一年一度的陜西兩會已經啟幕。
會前,省級各民主黨派陸續向大會提交集體提案,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責。綜觀這些提案,緊密聯系實際,圍繞重點領域,發揮主界別優勢,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記者梳理發現,其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半導體、戰略性產業是提案關注的高頻詞,背后聚焦的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立足我省目前半導體產業發展優勢和不足,省民革提案建議,在鞏固擴大封測現有產能的基礎上,鼓勵發展晶圓級封裝、硅通孔、系統封裝、高密度三維封裝等先進封裝技術。引進和培育3-5家技術先進的規模型封裝測試企業,提升整體封裝測試水平和產業規模。
對標世界級戰略性產業集群典型案例,省民盟提案建議,實施領航型企業培育升級工程,瞄準我省支柱產業集群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鼓勵鏈主企業以并購、重組等方式加速整合全球產業鏈關鍵資源,提升大企業的國際資源掌控力與影響力。
陜西作為我國重要航空制造基地之一,擁有多家專注于航空材料研發和生產的企業。省民建提案建議,加大對數字化和智能化領域人才的培養力度,重點培養具備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為航空材料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人才保障。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秦創原為總平臺、以“三項改革”為點火器,推動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產業催化全鏈條加速,釋放出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勢能。省民進提案建議,強化秦創原農業板塊宣傳,增進技術需求方和供給方的了解,推動企業與院所聯合設置研發中心、共同申報課題,加強合作,共享成果,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在新時代的技術發展中具有很強的“頭雁”效應。省農工黨提案建議,構建我省“高校院所牽頭、領軍企業支撐”的“AI創新聯合體”共建機制,組建“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團隊,強化需求導向,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省致公黨提案建議,依托陜西自貿試驗區,聚集創新資源要素,完善科技創新合作所需的人才鏈、供應鏈、產業鏈和金融鏈,立足陜西產業特色,結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技術優勢,合作研發重大項目,提前布局未來產業。
針對優化創新生態,強化科技支撐,省九三學社提案建議,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公平競爭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在重點優勢領域打造一批核心技術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具有龍頭帶動效應的企業,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聚焦陜西農業現代化建設,省臺盟提案建議,應突出龍頭企業培強梯隊,打造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農業企業,發展“企業+場社+基地+農戶”等模式,探索折股量化、收益分紅等利益分配機制,讓農民深度嵌入產業鏈、價值鏈,在產業發展中實現持續增收。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