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
光伏產業產值全國占比10.7%,半導體產業規模全國占比11.4%,鈦及鈦合金產業規模全球第二、全國首位,航空航天產業綜合實力全國第一……自陜西確定省級重點產業鏈以來,出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全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如何持續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鏈”出發展新動能?3月21日、26日至28日,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到西安、漢中調研,就“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深入鏈上企業、工廠車間等地進行實地走訪。
電影《流浪地球》中,在空間站、數據中心等地,巡檢機器人自主操作設備并監測指標,如今電影中展現的未來世界在現實中已現雛形:在西安安森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企業自主研發的防爆巡檢機器人快速適應不同場景,完成巡檢數據接收、存儲、分析、處理、報警、分享等工作。
“人工智能、機器人等11個產業在我省不強,但技術領先。”在省政協機關召開的情況通報會上,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冀峰就當前我省因技術成果轉化不足,導致大量領先技術未投入到產業端作了情況分析。
“在這方面,金融機構可發揮的空間作用很大。”省政協委員、中信銀行西安分行行長趙大慶認為,多數金融機構隸屬于集團公司,背后有著眾多不同行業子母公司的力量,能對接市場、匹配資源,助力培育和移植有關產業鏈。
“金融行業本身具有滿足資金需求、加強資金支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金融機構與省級重點產業鏈上企業信息渠道不暢通、不對等問題。”趙大慶建議,從省級層面將重點產業鏈上企業的生產、財務等相關數據庫向金融機構開放,打通雙方共享數據渠道,讓金融服務更具針對性、更高效便捷。
為有序融入全省產業鏈、參與分工,各地市因地制宜在推進產業壯大、企業培育和項目招引上下功夫。
“我們引進了國外高端數控設備,實現了從普通零件加工向飛機復雜零件、組件、大型結構件部件,以及部件成品的研發生產轉型升級。”在漢中萬利航空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叢衛國向調研組介紹了這家航空產業鏈上企業的發展情況。
漢中航空工業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的“三線建設”時期,新中國第一架中型運輸機、第一臺螺紋磨床和第一個飛機“黑匣子”都誕生于漢中的工業企業。“漢中航空工業基礎完備,但由于虹吸效應,除人才向省會城市流失外,華燕航空等一批骨干企業遷至省會城市,造成本地航空工業損失。”漢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楊雙武說。
“從一般意義上說,產業鏈上的頭部企業會集中在省會城市,低一級的地市培育腰部企業,縣級城市培育尾部企業。”省政協委員、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蒲小川解釋說,當中部或尾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向上一級城市遷移,這符合一定規律。
“產業鏈的內部支撐是供應鏈。”蒲小川認為,要緊抓有比較優勢的頭部企業,通過頭部企業在產業鏈上的強大號召力,培育吸引上下游企業強鏈補鏈延鏈。同時,要通過頭部企業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生態,為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服務,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閉環。
“根據漢中的城市稟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漢中明確了城市定位,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秦創原裝備制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省政協委員、漢中市政協副主席劉偉認為,應針對不同地市的產業基礎,從省級層面制定差異化產業鏈支持發展策略,避免地市相互“打架”。
工業產業鏈數字化是省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陜西省分公司總經理桂文東的關注點。
“在浙江嘉興,工業企業車間里工人很少,企業多數都實現了數字化生產,數控機床等產品通過線上定制后,由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但我們調研的部分企業生產制造方式相對傳統,數字化程度不高。”桂文東認為,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培育新質生產力,離不開數字化賦能,工業制造業企業尤其是重點產業鏈上企業要有危機意識,提前謀劃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要順應時代潮流,不局限于“小而美”提高生產和管理的數字化水平,要向“精而美”“高而美”方向升級轉化。
在漢中市洋縣,調研組與10家企業的負責人面對面座談,征詢企業的意見建議。
“當地龍頭企業能否享受到省上惠企政策”“企業存不存在‘吃不飽’問題”……座談中,幾家企業就調研組關心的問題結合實際表達心聲。
“市場策略、管理體系、渠道開發都是企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省政協委員、陜西新紅鋒投資集團黨委書記周鋒建議,民營企業家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在著力提升市場競爭力上下功夫,及時轉變民企發展方式,調整增長動力,向市場要收益。
“要注意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問題,把政府牽引和市場化機制充分結合起來。”蒲小川說,政府和市場要扮演好各自“角色”,政府把握好方向、制定好政策、營造好環境,按照市場規律做好服務,讓市場完成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構與優化。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