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陜縣政協堅持守正創新,緊緊把握時代新要求,精準聚焦發展新目標,積極構建履職新模式,推動政協工作在創新中發展,積極探索創新政協基層實踐,真正想黨委政府所想、揚自身所長、應民眾所盼,為服務經濟發展大局、民生福祉等方面交出了一份寧陜答卷。
“走出去”調研增添經濟新活力
寧陜縣政協圍繞生態旅游、農林產業、包裝飲用水三大主導產業和重點問題,引導帶領政協委員、機關干部走出辦公室,深入到田間地頭、背街小巷、村組院落去調研。同時,不斷創新履職載體、拓展履職渠道,讓政協協商更多地從“會場”走向“現場”、從“機關”走向“基層”。
寧陜縣政協積極配合省市政協開展“全域旅游工作”課題調研,先后組織兩批次縣政協常委、機關干部共30余人赴浙江省考察,學習先進典型經驗,拜會有關社團組織,邀請專家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課程培訓,為寧陜縣域經濟高質量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在農林產業、包裝飲用水產業方面,寧陜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深入到產業發展一線企業全過程調研分析,下死功夫,啃硬骨頭,產出一系列有深度、有廣度的調研成果。其中《寧陜縣包裝飲用水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獲評2023年度安康全市政協系統優秀調研報告。
《關于加快森林資源價值轉換的調研報告》更是在《陜西政協調研》第五期刊登,并獲評2023年全省政協系統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
“微協商”做實服務民生大文章
梅子鎮的農村民宿紅火起來,和諧小區自來水管道得到了更換,迎賓大道變得開闊又平坦,永安橋廊道成為了居民散步賞景的新去處……
自從寧陜縣政協各專委會辦公室積極搭建“移動協商平臺”以來,協商平臺從機關“搬”到了街頭、“移”進了現場,部門和部門面對面交流意見、委員與群眾心貼心溝通,以“為民協商”為落腳點,力促政協工作貼近基層、提質增效,不怕“煩”不避“事”,有效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全年共開展“院落路邊協商”“田間地頭協商”“企業廠房協商”等多種方式的“微協商”60余次,助力疏通一個個民生“堵點”,真正讓“微協商”惠及“大民生”,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小事”通過“微協商”得到有效落實,協商結果得到廣大群眾紛紛點贊。
寧陜縣政協的“微協商”等“五微”體系產生了“以小見大,微而不凡”的社會效應,成為探索破解“兩個薄弱”問題的寧陜路徑,《破解“兩個薄弱”問題的寧陜實踐》經驗材料被省政協作為創新案例上報全國政協。
“樹榜樣”彰顯人民政協新形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寧陜縣政協為130名委員建立履職電子檔案,對委員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參加助推高質量發展實踐活動等履職情況,進行全過程記錄、全要素考核。
寧陜縣政協要求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每年至少為群眾做1件好事實事,發揮委員主體作用,通過“微服務”架起干群“連心橋”、拉近干群“心距離”,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著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同時,倡導在政協內部形成爭做好人好事的良好氛圍,先后涌現出一大批模范委員,有32名縣政協委員獲得省市縣通報表揚,4名機關干部榮獲省政協辦公廳、市政協通報表揚。其中,縣政協常委黃清軍帶領縣義工聯合會,向5所學校共57名學生發放“作業本計劃”助學金5.7萬元;胡應兵委員積極為村民謀劃民居改造;羅其明等駐外委員積極為寧陜在外招商引資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廣大政協委員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在各自工作崗位上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彰顯人民政協優秀形象。
寧陜縣政協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創新工作方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呼應人民群眾所思所盼,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將問題轉化為有效成果清單,譜寫了政協事業發展的新篇章。(實習記者 龐浩楠 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