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5月27日,商洛市商州區政協召開十五屆十一次常委會議,圍繞“加強秦嶺‘五亂’整治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協商建言。
“我們要對標《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對調研報告中提出的問題,還請大家共同把脈會診……”會上,商州區政協主席閆爭民說。
會前,商州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和部分委員通過深入現場、走訪座談、查閱資料等方式,深度了解和掌握全區秦嶺“五亂”整治及生態保護工作現狀,研判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
商洛是全省唯一全境處于秦嶺生態保護區的地級市,近年來,商州區堅持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全區工作突出位置,嚴格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年度工作要點,狠抓秦嶺“五亂”問題整治,加大秦嶺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強化日常監督檢查,扎實推進各類問題整改,全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國之大者’。”商州區政協常委、區工商聯常務副主席馬志高建議,應及時科學修編《國土空間及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細化秦嶺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界限和范圍,最大限度讓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自然資源轉化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商州區政協委員、區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陳彥斌建議,要扎實做好省市反饋問題的整改銷號工作,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河道非法盜采行為,集中開展尾礦庫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明察暗訪和監督檢查,邊守護、邊治理。
商州區政協常委、商洛市德瑞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汪紅軍建議,要加大宣傳力度,嚴格執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建立秦嶺“五亂”問題有獎舉報工作機制,形成人人關心秦嶺、參與秦嶺保護的良好氛圍。
“守護秦嶺,不是不發展,而是不能破壞式發展。”商州區政協常委、區農業農村環境保護與能源中心主任王志敏認為,要堅持保護和發展并重,依托商州生態優勢,高質量推進林業碳匯開發,大力開發冷水冷泉資源,積極探索符合商州區生態系統獨有特點的轉化路徑,不斷健全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生態優勢切實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王鵬委員建議,應培育壯大生態康養產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科學利用礦產資源,加大優質生態產品推介力度,促進生態產品增值溢價。
商州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魏皓表示:“將立足職能職責,堅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開展長江十年禁漁行動,規范宅基地管理,全面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提升農業農村領域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將以此次視察調研為動力,認真吸納調研組和委員們的建議,再鼓干勁、再添措施,推進林業工作再上新臺階。”商州區林業局副局長侯宏波說。
“2024年商州區水利局謀劃水利建設項目59個,將高質量、高標準完成2024年水土保持、山洪溝治理、水毀修復、農村供水項目建設任務,促進水環境、水生態建設,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商州區水利局副局長楊延剛說。
商洛市自然資源局商州分局副局長郭林說:“將持續加強執法巡查工作,嚴格落實‘四早’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內業比對、現場核實、分析研判工作,著力將‘兩亂’行為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
商洛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商州大隊大隊長辛建英建議,應增加商州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機構人員編制,設立區級環境應急管理機構,建立標準化應急物資儲備庫,全面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防控能力,堅決守牢全區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閆爭民表示,成績來之不易,值得肯定和堅持;問題不容忽視,需要正視和研究。與會人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對于進一步加強秦嶺生態保護,全力推進商州區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積極作用,市政協將認真梳理歸納,充分吸納借鑒,進一步修改完善調研報告,形成高質量調研成果,呈送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參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