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延安市政協主席楊光遠代表延安市政協:
以“規劃、機制、產業、人才”四輪驅動有序推進和美鄉村建設
一、堅持以規劃為統領。逐村深入開展產業發展調研,準確掌握自然資源、人文歷史、產業基礎等基本村情。列出資源、項目和需求清單,科學合理規劃,實行“一村一策”,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優方案”。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推動特色產業錯位發展,堅決避免“一刀切、一般齊和一哄而上”。
二、建立治護長效機制。充分考慮各村資源稟賦、發展程度差異,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從農村垃圾處理、村莊環境整治入手,再到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提升,先易后難、逐級推進。建立政府財政撥款、集體投入、社會融資、企業捐贈等穩定多元的資金投入機制,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監管和評估體系,確保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錢用、能用好。建立嚴格的農民群眾參與機制,通過定期檢查評估、吸納村民意見建議、將垃圾分類納入村規民約、評選和美庭院與文明家庭、設立“垃圾兌換超市”等一系列舉措,把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起來,推動形成人居環境整治共建共享的長效機制。
三、精準培育鄉村產業。以村為單位全面摸排村集體建設用地情況,有序開展農村閑置集體建設用地、閑置宅基地等土地綜合整治,多措并舉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通過出租、入股、共同經營、流轉管護等方式與企業合作,充分盤活各類土地、房產等閑置低效資產,不斷提升村集體經濟“輸血、造血、活血”功能。大力扶持優勢產業龍頭企業,依托特色資源開發農業農村多種功能,推動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四、強化人才支撐保障。注重從返鄉大學生、返鄉創業人才、退伍軍人中培養經營管理人才,加強村級干部的教育培訓,健全基層黨支部書記“選、培、考”機制,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支持縣域職業院校和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發展,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產業結構相匹配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加快培養適應農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急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啟動“農創客培育工程”,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建設,對返鄉入鄉創業項目提供全方位支持,通過完善扶持政策、優化創業環境、搭建服務平臺等方式,讓具備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各類返鄉入鄉人才“引得來、留得下、干得好”,為和美鄉村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