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7月3日,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暨“千萬工程”工作推進會召開。自去年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提升”工程以來,我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千萬工程”作為補短強弱、守底強基、城鄉融合、價值轉化的長期性任務抓緊抓實,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圍繞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先進經驗,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7月8日至9日,記者就加快改善鄉村面貌、建設和美鄉村,采訪了省政協常委王輝,省政協委員馮永忠、黨光普。
以價值轉化為核心推進“千萬工程”
“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暨‘千萬工程’工作推進會的召開,標志著我省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省政協常委、西安通飛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輝說。
王輝表示,在推進“千萬工程”過程中,首要任務是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應以鄉村振興為統領,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特色產業培育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為重點,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應注重規劃引領,科學編制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確保每一項工作都有明確目標和路徑。
為更好推動“千萬工程”,王輝建議,要強化政策扶持,創新投入機制,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建設,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要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建立健全農民參與機制,鼓勵他們投身到鄉村建設中來。要成立專門工作機構,負責統籌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選拔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干部到鄉村工作一線,為“千萬工程”提供堅強人才保障。此外,要注重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讓鄉村既宜居又宜游。
讓科技成為第一推動力
“陜西作為科技大省、農業科技強省,目前仍存在部分農民對新技術接受程度低、技術成果轉化缺少政策支持、鄉村振興人才缺乏等問題。”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馮永忠說。
如何讓科技高質量賦能和美鄉村建設?馮永忠認為,應加速打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向發力,立足陜西關中、陜北、陜南不同生態類型區,整合資源,選擇地域上具有代表性、產業上具有引領性、模式上具有復制性的鄉村,建設一批科技引領和美鄉村示范樣板,提高農業農村科技引領示范水平。
針對農村撤點并校導致學校場所閑置現象,馮永忠建議,要將閑置學校進行資產盤活,作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創業孵化平臺物理空間。同時,建立“秦創原+鄉村創業孵化平臺”作為線上服務平臺。
“聚合全省各類農業科技資源要素,引導和調動高素質農民積極參與科技培育、創新創業實訓,打造精品培訓項目以及科技興農APP,提供遠程指導服務。”馮永忠建議,要因地制宜加大農村實用科技人才培養和科研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加強產教融合,助力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和項目在基層落地開花,促進產業振興。
以產業發展助力群眾增收
“目前還存在部分特色農產品優勢資源沒有形成規模、特色農產品標準化建設缺乏統一標準、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后難以上市流通等問題。”省政協委員、陜西地建土地勘測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黨光普說。
黨光普建議,要加強品牌建設規劃,引導品牌建設,普查區域優勢品牌,從產品特色、產品質量等方面充分論證品牌建設的可行性,在原材料生產、產品加工、產品營銷三大環節為特色農產品向商品轉化提供精準規劃。要以區域農產品優勢企業為基礎,改變單項財政資金獎補政策,引導建成政府、農戶、企業投資人共同參股的股份制企業,形成地方政府長期支持企業發展、企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企業經營風險多方共擔、企業經營收益多方共享的共同致富良性循環。
圍繞增強政府服務職能、助力產品向商品轉變,黨光普建議,要橫向協同,打通產品向商品轉變的證、照辦理環節。要加強引導,幫助建立產業協會、產品標準等,助力企業在品牌和產品流通方面獲取更大收益。要加強產品生產過程全程監管,保護廣大消費者的權益,維護特色農產品企業的商譽,助力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