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記者 唐冰)
彌漫臭味的垃圾場,如今鳥語花香;
積累成山的垃圾堆,如今滿眼皆綠。
“現在的垃圾場變化太大了,環境也好了,可以說是鳥語花香。這還得益于孫主任的科學管理和辛勤付出!”漢濱區關廟鎮新紅村二組村民劉維軍說。
近日,在漢濱區政協十六屆委員、區城市生活垃圾處置中心主任孫江濤的努力推動下,新紅村附近的老垃圾場完成了華麗蛻變,成為綠色生態氣息濃郁的小山坳。漢濱區垃圾處理與垃圾分類的“綠色革命”正在悄然發生……
環保先鋒 掀起綠色浪潮
自1995年從部隊退伍參加工作后,孫江濤就一頭扎進了環衛一線。在環衛基層一干便是二十五年風雨兼程、二十五年春華秋實。而這份寶貴的經驗也鑄就了孫江濤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也鍛造了科學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工匠品質。
“當時有兩個省委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分別是老垃圾場存量垃圾污染治理和新垃圾場滲濾液處理雨污分流,這成為擺在我面前的兩個難題。”孫江濤回憶被提拔為區城市生活垃圾處置中心主任時的重點工作。
結合豐富的基層環衛工作經驗,在老垃圾場存量垃圾污染治理上,孫江濤堅持一手抓環保整改任務落實,一手抓進場垃圾科學規范處理,經過一年多拼搏,保質保量完成了整改任務,“老垃圾場存量垃圾污染治理項目”被漢濱區政府評為“優秀工程”。
針對新垃圾場滲濾液處理雨污分流工作,孫江濤積極考察調研,創新工作模式,采取市場化運行方式,將滲濾液處理車間外包第三方專業環保企業管理,進一步增強了滲濾液處理的專業性。同時,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深圳市新中水集團投資2500萬元在垃圾填埋場內實施垃圾沼氣發電。這一舉措在2022年12月獲人民日報刊登報道,孫江濤也因此連續兩年榮獲“招商引資先進個人”稱號。
政協實踐 倡導生態文明
專業工作上,孫江濤做到了篤行不怠;政協履職上,孫江濤也努力奮勇前行。2022年,孫江濤成為漢濱區政協委員隊伍一員。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與優勢,孫江濤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環保當作政協履職關鍵詞。
“安康提品位,垃圾須分類”“請每一位群眾積極做好垃圾分類,保護身邊環境、愛護生活家園……”孫江濤常常帶著工作人員一起,走進村居、走到商圈、走進街巷,倡導保護環境、垃圾分類,給居民群眾講解垃圾分類政策。孫江濤先后邀請了一千多位市民到垃圾處置場參觀學習,被大家親切稱為安康最美環保宣傳員。
為更好地推進漢濱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孫江濤深入關家、縣河等鎮村調研,配合參與《漢濱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調研報告》撰寫工作并積極提出建議,報告提交后,得到市區領導好評。
“自孫主任來到垃圾場之后,每到旱季經常用水車給我們送水灌溉,我們很感激他。”漢濱區關廟鎮王大灣村村民巫榜蘭說。在工作中,孫江濤積極深入社區基層,傾聽群眾心聲,收集群眾建議。務求以政協之為貢獻生態之治,全力以履職盡責推動群眾服務。
“我們從火車站涵洞經過時,路面不平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還很臭,特別是晚上有些害怕。”漢濱區江北辦長征村二組村民周濤向孫江濤反映。沒過多久,火車站涵洞已經被修整平整,臭味也得以消除,清爽順暢的道路使得來往群眾降低了交通安全隱患,守護出行安全與便捷。
在孫江濤的履職生涯中,17次被市雙創辦、市總工會、區政府、區政協等評為國衛復審、勞動模范、優秀政協委員、抗洪搶險等先進個人。漢濱區城市生活垃圾處置中心也被生態環境部、住建部列為全國第三批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
而孫江濤卻說:“守護好一方凈土,是我的本職。服務好每位群眾,是我的本分。愿做新時代守護者,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人更美!”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