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王雅 記者 韓永國)編者按:為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回顧咸陽市政協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各界人士,緊扣中心任務,在促進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留下的閃光足跡,各界導報刊發“75人話75年”系列報道,深情講述咸陽故事、政協故事、委員故事,激勵廣大政協委員同心建功新時代、闊步奮進新征程。
咸陽市政協常委、咸陽市中心醫院社區管理科科長曹宇芬
基層醫療關系民生、聯系民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在這一使命的感召下,曹宇芬積極投身于基層醫療事業,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履職篇章。
鄉村醫生是構筑“全民健康”的最基礎力量,是基層百姓健康的“守門人”,是健康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曹宇芬在調研中發現,咸陽市176所鄉鎮衛生院普遍存在缺乏招聘自主權、且招錄門檻較高的問題,這種狀況導致了一邊大量空編、一邊大量臨聘人員的矛盾現象。同時由于薪酬待遇相對較低,再加上工作環境欠佳、設備配置落后以及職業發展缺乏優勢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醫學生對入職鄉鎮衛生院缺乏積極性和意愿。他們往往更傾向于選擇條件更為優越的工作環境,使得鄉鎮衛生院在人才引進方面面臨著較大的困境,這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和挑戰。
“近年來,我省不斷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但人才隊伍結構不優。”為此,曹宇芬提交了《關于緩解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人力資源不足解決人才引進難》等提案。
如何解決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不足?曹宇芬建議,請人事部門創新人才機制,優化縣及以下基層人才公開招聘計劃,推進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按照“村來村去”的原則,聯合一些大專和高職類院校,比如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鄉村醫生大專班,鼓勵本村家庭條件不好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定向免費培養,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后在本村注冊鄉村醫生,逐步解決鄉村醫生后顧無人的現象。實行“鄉聘村用”,梯次探索推進鄉村醫生編制化。
同時,曹宇芬建議,研究出臺村醫退出保障機制,按照村委會副主任補助標準核發基本工資,基本藥物補助、基本公衛服務項目為績效工資,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購買醫療責任險,讓想進入基層的醫學生看到保障、看到希望。
“只有親自參加到調研中,深入一線多觀察、多分析,這樣找出的問題、提出的建議才能夠反應群眾心聲。”在曹宇芬履職的三年期間,她積極參與政協組織的各種調研活動和集體活動,跟隨政協走進基層鄉村、企業等地,傾聽基層各方面群眾的想法和訴求。
“百治不如一養,百病不如一防。”曹宇芬認為,未來還應加強對群眾健康素養的引導,增強群眾“防未病”意識,降低居民發病率。進一步轉變村級衛生室職能,由“看小病”向“防未病”職能轉變,充分發揮村醫在宣傳健康知識、培養健康技能、引導群眾正確有序就醫方面的作用。
“作為政協委員,最大的職責就在于參政議政以及參與民主協商,要不斷提升自己政治素養,積極學習政府部門的相關知識,為今后的履職打好政治基礎。”曹宇芬說,今后將繼續圍繞群眾關心的民生領域建言獻策,以持之以恒的態度,將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為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職責與使命。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