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城市政協
自2022年換屆以來,韓城市政協認真落實省、市政協關于深入推進委員工作室建設的通知精神,認真謀劃、嚴格管理、扎實推進,有力推動了全市政協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委員工作室建設推進情況
一是加強委員工作室的領導。由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包聯指導各委員工作室工作,并以普通委員身份參加所在委員工作室活動。市政協委工委牽頭負責委員工作室的聯系,保證了委員工作室工作方向不偏、隊伍不散、活動不斷。在各委員工作室成立黨小組,明確責任,各黨員委員在工作中充分發揮政治引領、示范帶動、凝聚共識作用,切實把牢正確政治方向。
二是規范委員工作室的建設。市政協堅持委員工作室高標準、規范化建設,做到每個工作室“三亮三統一”,即:“亮標識”——統一懸掛工作室標識、“亮職責”——統一張貼工作職責和規章制度、“亮身份”——統一公示工作室委員相關信息。為確保委員工作室規范有效運行,還制定了委員工作室管理辦法、工作制度、考核辦法、社情民意信息收集辦理等制度和規定,明確工作室任務,每個委員工作室堅持每月開展一次學習宣講活動、每月進行一次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每季度開展一次調研視察活動、每半年開展一次提案征集、每人一件民生實事,活動開展經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成為韓城市政協工作的有力抓手。
三是嚴格委員工作室的管理。市政協把每月21日作為“委員工作室活動日”,集中開展活動,委工委每月進行工作提示,提出活動建議,各主席會議成員帶頭參加,進行聯系指導,活動結束后,各委員工作室對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委工委進行督導。嚴格委員管理,制定了《委員管理辦法》《委員履職考核辦法》等制度和規定,把委員參加工作室活動情況作為委員履職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行月收集、季分析、半年通報、年終評比。
二、委員工作室建設成效
一是有效延伸了工作觸角。通過委員工作室這個履職平臺,全市210名政協委員走進農村、走進社區、走進部門,聚焦基層黨委政府關注的發展大事和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邀請群眾代表、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在委員工作室開展“基層協商”“微協商”活動76次,參加市委、市政府及市級有關部門監督、評議等活動640余人次,向市委、市政府及市級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1300余條,有效發揮了政協的獨特優勢和建言資政、團結聯誼的功能作用,使協商的過程成為獻計出力、助推發展的過程,成為增進共識、凝聚力量的過程,成為解決問題、惠民利民的過程。
二是有效架起了工作橋梁。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帶領各委員工作室委員圍繞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等積極開展調研視察。向省政協和渭南市政協編報社情民意信息97篇,8篇信息被省政協采用,13篇信息被渭南市政協采用;向韓城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52條,并被采納落實。委員們深入鎮(辦)村(社區)開展政策咨詢、法律援助、技術指導、扶貧幫困、“四聯調解”等志愿服務,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架起了黨政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也架起了群眾與政協之間的“連心橋”。賈雪琴委員工作室在省政協辦公廳主辦的“‘秦商量’履職創新短視頻大賽——委員工作室的故事”活動中獲得一等獎,工作多次得到省市政協表彰。
三是有效提高了履職效能。通過委員工作室建設,讓政協委員進基層、察實情、接地氣、受教育,更準確了解掌握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找準履職的重點和切入點,充分運用提案、大會發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履職盡責,委員在宣講政策中提升了政治把握能力,在視察監督中提升了調查研究能力,在接待、走訪群眾中提升了聯系群眾能力,在駐室委員協同履職、協商議政中提高了合作共事能力。加強對委員的考核力度,通報委員履職情況考核結果4次,召開委員約談會議4次,對18名履職情況相對較差的委員進行約談,對不積極履職的6名委員撤銷了委員資格,有力促進了委員履職的積極性。
下一步,韓城市政協將進一步加強委員工作室的管理,讓委員工作室成為建言資政的“發聲器”、開展活動的“聯絡站”、凝聚共識的“連心橋”,不斷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