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霆委員
□ 記者 李彥伶 文/圖
綠色農業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模式,以減少環境影響、保護生態系統為核心。
“近年來,我省綠色農業發展在區域空間布局持續優化、農業資源休養生息、產地環境逐步改善、生態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等方面初見成效。”1月14日,省政協常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韓文霆欣慰地說,如洛川蘋果、眉縣獼猴桃均已整縣建成國家級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渭北綠色農業產業集群實施“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的生態果園建設模式,形成了良性能量循環生態系統。
作為農業專家,韓文霆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調研,詳細了解過量施肥施藥、重金屬污染、地膜白色污染等情況。今年省兩會,韓文霆提交了《關于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韓文霆認為,盡管我省綠色農業發展成效顯著,但仍存在技術體系尚未形成,關鍵技術創新不足;生態環境改良投資大,推廣普及難;農產品產銷全程監管體系薄弱,產品全面溯源難等問題。
韓文霆建議,形成綠色生產技術與模式的系統解決方案,變綠色為效益,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加大生態環境改良和綠色農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解決綠色農業技術普及和推廣難問題;建立完善的綠色農產品產銷全程監管體系、產品質量檢測指標及產地環境評價制度,提高溯源信息完整度,實現產品全面溯源。
韓文霆表示,農業部門應建立一批綠色農業示范園區,構建農業投入品安全無害、資源利用節約高效等為特征的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科技部門要設立綠色農業科技攻關專項,著力突破一批綠色發展關鍵技術和重大產品,解決我國綠色農業生產中減產、低質、低效以及推廣難等問題。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