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建軍 記者 唐冰)鄉村天地寬,幫扶有作為。2024年以來,安康市政協機關始終把定點幫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謀劃部署,全面統籌幫扶資源,深入聚合幫扶力量,多措并舉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強引領,建強支部固根本
準確把握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支持三元村黨支部有效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
強化理論武裝。指導三元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落實雙周學習,針對部分年老體弱、行動不便黨員開展“送教上門”,為流動黨員郵寄學習資料30余份,嚴格落實主題黨日活動和“三會一課”,確保每名黨員政治理論學習“不缺課”,以理論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堅定。
優化隊伍結構。結合崗位職責和個人專長,促成10名幫扶干部結成師徒,實現工作互促共進,村班子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加強。發展預備黨員1名,培養后備干部3名,培育能人大戶20余人,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深化三聯機制。在市政協機關黨委統籌安排下,機關黨支部、專委會各支部與三元村黨支部開展聯建活動6次,機關領導帶頭為三元村黨員干部講授專題黨課,帶領村黨員干部赴漢濱雙龍、紫陽蒿坪等地考察學習特色產業建設3次,推動基層黨支部組織共建、人才共育。
辦實事,枝葉關情暖民心
堅持把社會關心關注和群眾急難愁盼作為幫扶工作的切入點。
定好路線圖。“在市政協領導重視支持下,我們先后協調市縣相關部門和部分政協委員4次到村開展微調研、微協商活動,積極為三元村發展建言獻策。”分管機關定點幫扶工作的市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蔣軍如是說。摸清家底后,立足三元村背靠鳳凰山、遍地農家樂、文化底蘊深的資源稟賦,逐步明確三元美食村、文化村、旅游村的發展定位,協調南京國圖公司加快編制三元村實用性村莊規劃,科學制定長遠目標和階段性任務,規劃初稿已完成。
念好產業經。以創建大木壩市級航母園區為載體,進一步整合提升鳳凰茶谷沿線的1200畝生態茶園基地,市政協機關幫扶5萬元資金支持園區加強品牌建設,一年來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帶動周邊200余戶群眾就近增收100萬元。同時,積極推動三元村與漩渦、平梁等地茶廠在鮮葉采摘、茶園管護、技術培訓、產品營銷等方面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為幫助包聯村做大村集體經濟這塊‘蛋糕’,我們機關持續每年支持三元村10萬元資金投入穩定項目獲取增值收益。通過閑置房屋出租、車輛運營、入股分紅等多管齊下,三元村的‘家底子’日漸變厚,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益突破50萬元。”市政協秘書長丁關軍說。
建好新家園。爭取以工代賑項目資金200萬元,完成三元村四組、七組、八組的4.5公里道路“白改黑”;投入幫扶資金30萬元完成元尚苑一期建設,建成觀光步道600米、觀景平臺5個、景觀吊橋1座;協調市水利局爭取的三元水廠擴容項目將在年初啟動建設。隨著總投資800余萬元的水源地保護項目建成,大木壩沿線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下一步農家樂升級改造奠定基礎。
辦好暖心事。聚焦教育和醫療領域開展幫扶,市政協秦創原委員工作室、市各界愛心濟困協會為三元小學80余名師生捐贈3萬元教學用品,幫助改善教學環境;協調市各界愛心濟困協會為三元和大漲河兩村的7名困難大學生落實3.5萬元助學金,幫助解決新生上學問題;市政協醫藥衛生界委員工作室、專委會二支部到村開展重陽節主題活動,組織醫療專家為200多名老年群眾義診,走訪慰問7名90歲高齡老人;協調落實殘疾人輔助器具8件,還為8名慢病困難患者每人捐贈2000元的藥品。
優治理,和美村莊展新顏
弘揚三元村在良法善治方面的經驗做法,助力鄉村形神兼備、由表及里全面大提升。
扮靚村容村貌。以創建“千萬工程”示范村為引領,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走深走實,堅持每周三集中整改督導,創新實施“和美庭院”評選表彰,當年表彰示范戶20戶,通過示范引領,三元村路更暢、景更美。
抓細矛盾調處。實行組和組、村與村矛盾糾紛聯調聯解,駐村干部參與化解各類矛盾20余起,保持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連年無非法信訪的良好勢頭,三元村榮獲“全國基層治理示范村”稱號。
倡樹文明新風。2024年評選表彰“好媳婦”“好婆婆”等模范標兵30余人,以弘揚新風、扶危濟困的身邊案例落細孝義善舉培育工程。去年8月,市政協機關到村為15名大學新生舉辦集體升學禮,贈送價值5000元的學習和生活用品,引導村民拒辦升學宴、踐行新民風。
如今“好讀書、愛學習、求上進”已在三元村蔚然成風,每年有10余名大學畢業生用知識改變自身命運。
聚合力,組團幫扶有聲色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聚合幫扶團內部資源,促進成員單位由單兵作戰轉向抱團發展,市政協機關切實扛牢牽頭責任,全年創新召開幫扶團聯席會議4次,組織幫扶部門和鎮村干部走出去學經驗、闊思路,回漢陰建村莊、促振興。
抱團取暖提質效。“煥古鎮臘竹村山大溝深基礎條件差,但公共設施和特色產業都搞得有聲有色,趟出了一條山地版‘千萬工程’示范村路子,讓人震撼,值得學習借鑒。而我們絕大部分屬于川道鎮村,更有理由和信心把村子建設好!”市政協副主席陶柏林在幫扶團7月份赴紫陽觀摩現場擲地有聲地說。當前,市派漢陰幫扶團包聯的9個村有5個正在緊鑼密鼓地爭創示范村。
消費幫扶促增收。“這是我們漢陰農戶自產的獼猴桃、炕炕饃、果蜜紅茶葉,歡迎大家選購……”會場實物推介、會后組織下單,在市政協機關攜手助力下,僅國慶、中秋雙節就有4家市派單位在“go漢陰”平臺采購6.5萬元農副產品。為助力漢陰農特產品走俏安康年貨市場,積極配合漢陰縣在安康城區舉辦“第一書記組團行·漢陰好物迎新春”活動,短短2天就交出近20萬元的銷售成績單。幫扶團派駐的3名干部在漢陰縣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風采展示決賽中獲得佳績。一年來,通過職工購買、愛心認購、宣傳推介等方式,幫扶團累計幫銷漢陰農副產品超過100萬元,為帶動農戶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春風吹沃野,奮楫再出發。站在新的起點上,市政協機關將咬定目標不放松,真抓實干、奮楫前行,以實干實績奮力書寫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新篇章。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