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澗縣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征途中,積極探索,以政協的“有事好商量”為引領,全面推行“群眾點菜、支部派工”的創新管理模式。通過精心構建的三大服務治理體系,將基層治理的根系深深扎入鄉村的沃土之中,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治理創新帶來的便捷與溫暖。
共享經濟模式:愛心綜合服務站貼心解民憂
在廣袤的農村大地,快遞物流不暢、電商發展受阻、生活繳費不便等社會服務難題長期困擾著村民。面對群眾的呼聲,清澗縣政協迅速響應,通過“有事好商量”平臺,將這些問題擺上了協商的議程。經過深入調研與多方協商,決定整合村內資源,聯動愛心超市與小賣部,并積極吸引批發商和運營商參與,共同打造了48個農村愛心綜合服務站。如今,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輕松享受快遞收發、電商交易、生活繳費、轉賬取現等“一站式”服務,極大地提升了生活質量,讓便捷生活觸手可及。
廣聚英才:行政便民服務站提升服務效能
針對農村人才匱乏、服務水平不高的現狀,清澗縣政協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共同商討對策。通過設立行政便民服務站36個,吸引退伍軍人、大學畢業生、致富帶頭人等優秀人才加入“五級五長”隊伍,為村民提供合療、養老、低保等多項行政服務,并承諾7天內及時辦理。這一舉措不僅有效解決了群眾辦事難、辦事慢的問題,更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
借鑒“楓橋經驗”:基層治理服務站實現精準治理
清澗縣積極借鑒“楓橋經驗”,圍繞村規民約設立基層治理服務站,聚焦民事調處和公共事業發展。在民事調處方面,通過“有事好商量”平臺匯聚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等社會力量,成立矛盾糾紛調解站15個。他們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公正的態度,成功調處鄰里矛盾糾紛78起,調處率高達100%,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基層化解,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穩定。在公共事業方面,設立環衛工、洗衣工等多個公益性崗位,開發就業崗位315個,并建立52個免費洗衣點,充分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有事好商量”,不僅是清澗縣政協的一句響亮口號,更是其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生動寫照。通過三大服務治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群眾的需求得到了精準回應與滿足,基層治理的效能得到了顯著提升。展望未來,清澗縣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不斷探索創新之路,讓鄉村在良好的治理環境中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李良)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