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白瑤 滿淑涵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隨即,全國各地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積極部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工作。對于西安而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如何更好地融合?創新鏈和產業鏈如何更好地對接?西安市政協十五屆四次會議上,楊陽、高鵬、高楊杰三位政協委員聚焦熱點、把脈支招,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隨著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落地,西安“雙中心”建設加速成形起勢,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城市集群排名大幅上升,企業研發經費比重創歷史新高,技術合同成交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說起西安不斷刷新的科技創新成績單,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高新區絲路科學城發展中心副主任楊陽如數家珍。
如何助力更多亮眼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楊陽認為,要下功夫亮實招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重點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大金融對產業的扶持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有效對接的‘關口’,也是科技實力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我們要護航更多‘科技之花’就地扎根結出‘產業之果’。”
結合目前西安市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階段性成果,楊陽建議,大力推廣“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高校院所解題”的科研項目組織模式,加強產業化目標牽引。同時,依托大科學裝置、國家級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組建專業化、市場化成果轉化運營公司,建立“實驗室基金公司基地”轉化模式,促進科研設施開放共享、原創成果“沿途孵化”。“還可以借鑒上海經驗,構建改革試點‘互助組’,開設‘訓練營’,提供政策‘服務包’,建立‘技術交易直通車’、技術經理人‘資源池’,設立轉化研究會,圍繞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豐富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播撒‘陽光雨露’、輸送‘成長養分’。”
科技成果轉化往往要經歷漫長且復雜的對接、試錯和迭代過程,技術經理人在其中充當著“紅娘”的角色。
“技術經理人作為鏈接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關鍵紐帶,能夠幫助科技成果與市場應用精準‘聯姻’,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水平復合型的技術經理人十分缺乏。”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啟迪之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鵬說。
高鵬建議,加強專業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依托高校開設技術轉移相關學科,聯合企業定制化培養復合型人才,建立省級技術經理人實訓基地,完善市場化激勵機制,暢通技術經理人按比例分享成果轉化收益的渠道,激發服務積極性,吸引更多人從事科技成果的發現、培育和產業化,壯大技術經理人隊伍。
高鵬認為,西安還應積極引導半導體、航天等重點產業鏈,聯合陜汽、隆基等重點企業建設中試基地,以“概念驗證中試基地”為支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應充分挖掘科研成果的應用場景,聯合高校院所深度分析場景需求,構建“技術供給池”與“場景需求池”的雙向對接機制,有效打通“實驗室—場景應用—市場化”的轉化通道,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無縫對接。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
去年12月,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市民進副主委高楊杰因工作原因前往深圳,在走訪調研中,他了解到,深圳近年來全力構筑高水平人才高地,將人才作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第一資源,圍繞重點產業,大力引進各類人才,創新氛圍越來越濃。
“把握‘雙中心’城市建設契機,今年西安正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我認為西安可以向深圳等沿海地區學習借鑒,立足西安產業需求,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制定《西安市產業人才需求目錄》,按產業緊缺度、技術前沿性分級分類引進人才,推動人才與產業精準匹配。”高楊杰建議。
為了用好人才、留住人才,高楊杰還建議,西安要構建人才服務鏈,以解決各類人才社會保障、住房安居、配偶就業、子女教育等實際問題,制定“梯度化場景化”的人才補貼政策,如對基礎科研人才側重項目啟動資金支持,對產業應用型人才提供股權激勵、成果轉化收益分成等,真正讓人才“活水”奔涌流動。
“人才既要‘引’更要‘育’,在招引人才的同時,西安應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設立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的專項基金,定向培養復合型技術領軍人才。”高楊杰認為,西安還應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培養青少年的科技素養,推進青少年科技人才發現和培養工作,為西安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積蓄后備力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